正文

從批判“方向、路線錯誤”開始

劉少奇冤案始末 作者:黃崢


所謂“革命大批判”,是“文化大革命”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攻擊的矛頭主要是針對劉少奇?,F(xiàn)在可以看得很清楚,“文化大革命”中對劉少奇的所謂批判,完全是一種斷章取義、顛倒黑白、無中生有的歪曲攻擊,是十分荒謬的。

對劉少奇的批判經(jīng)過了一個逐步升級的過程。1966年8月5日,毛澤東寫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從此開始了對劉少奇的批判。

有一種觀點認為:1965年11月發(fā)表姚文元《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就已經(jīng)在批判劉少奇;這以后批“三家村”、北京市委、《二月提綱》,都是批判劉少奇;《五·一六通知》也是批判劉少奇,其中“赫魯曉夫那樣的人物”就是指劉少奇。

筆者認為這種說法缺乏根據(jù)。因為在這段時間里劉少奇繼續(xù)受毛澤東委托在第一線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包括領(lǐng)導“文化大革命”?!段濉ひ涣ㄖ肪褪窃趧⑸倨嬷鞒值闹醒胝尉謹U大會議上通過的。在這期間,劉少奇的地位和周恩來、鄧小平等沒有什么不同。至于“赫魯曉夫那樣的人物”這一提法的原委,我們在前面已經(jīng)作過評述。

還有一種說法,也就是林彪1969年4月在九大政治報告中的說法,認為建國后意識形態(tài)領(lǐng)域的歷次斗爭,包括批判《武訓傳》、《紅樓夢研究》,批判胡風,批判文藝戰(zhàn)線和文化部、衛(wèi)生部的“修正主義路線”,都是在批判劉少奇。這就更是無稽之談了。

所以,筆者認為,只是在毛澤東寫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之后,才真正開始了對劉少奇的批判。

毛澤東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寫于1966年8月5日,8月7日作為八屆十一中全會文件發(fā)給與會人員。全會隨即改變了原來的議程,開始討論毛澤東的“大字報”,當然也就開始對劉少奇提出批評和批判。批判的內(nèi)容主要是派工作組,指責這是犯了方向、路線錯誤。這一指責是沒有道理的。派工作組是中央集體決定的,目的是為了使黨的領(lǐng)導不致中斷,防止局勢失控,談不上什么“方向、路線錯誤”,這一點我們在前面已經(jīng)敘述過。不過,當時的批判只限于八屆十一中全會范圍內(nèi),而且在批判發(fā)言時沒有指名,會后也沒有往下傳達。全會沒有作出要繼續(xù)批判劉少奇的決定,劉少奇在全會上也仍當選為政治局常委。所以當時不少人,包括劉少奇本人,都認為問題已經(jīng)解決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