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明的痛苦與幸福(3)

中國隨筆年度佳作2011 作者:耿立


  

又比如民眾的塑造,這種延續(xù)性西方學者已從不同的課題隱約勾勒出幾條線索,費約翰(John Fitzgerald)就抓住“awakening china”這個關(guān)節(jié)點描述了從清末到國民革命時期各色人等被“喚醒”的進程。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則以“Policing Shanghai”為個案試圖展示清末到一九四九年國家控制的延續(xù)性;此外,華志?。↗effery Wassarstrom)關(guān)于“五四”的“公共空間劇本”說和裴宜理(Elizabeth Perry)的“中國革命的情感模式”研究也都與此有密切聯(lián)系。簡單來說在二十世紀中國革命進程中,塑造民眾一般有兩條路徑。第一條路徑是公共空間的政治化,辛亥時各種提燈、追悼、紀念、歡迎會就已占據(jù)了街頭、會館、開放私園等城市公共空間。任鴻雋即說當時革命烈士追悼會紛至沓來,幾乎成了“長日辦喪事”。不過與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相比,“長日辦喪事”亦是小巫見大巫。一九五一年春,僅北京開展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大小群眾性會議就開了二萬九千多次,到會三百三十多萬人次。河南臨潁一縣參加過各種控訴、公審大會的人數(shù)等于全縣人口的兩倍。有些人甚至參加過五次以上的會議!而在抗美援朝的動員中,“會”即有報告會、控訴會、片兒會、院會、晚會、聯(lián)歡會等,宣傳更是從書報、電影、戲劇、展覽到廣播、讀報、唱歌、幻燈、櫥窗等遍地開花。

路徑是除舊布新的運動,像反對迷信、打壓私塾、控制宗教等都是從清末開始,一直延續(xù)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未曾間斷運動。這兩條路徑對如今為人所樂道的state-building或曰“現(xiàn)代國家政權(quán)建設(shè)”而言自然是極大的福音,但對個體的啟蒙呢?卻又是另一個過程。

傳統(tǒng)王朝時代百姓鑿井而飲,耕田而食,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到了九死一生方會起“順乎天應乎人”式的革命。辛亥革命之所以與以往改朝換代不同,從表面上看是打落了皇冠,而實質(zhì)則因為其有“文字收功”的特點,從這個意義上說革命與啟蒙曾經(jīng)并不遠。如果不狹隘地把辛亥革命僅僅視為一九一一年幾個月內(nèi)的鼎革事件,清末民初的“塑造共和國民”的進程實在相當程度上帶有啟蒙的意義。當時的意識形態(tài)雖看似是革命壓倒了改良,但實際上底色卻基本是由梁啟超等所浸染?!缎旅駞矆蟆纷憧蓪懸徊筷P(guān)于“啟蒙生意”的閱讀消費史,《民報》卻可能連材料都付之闕如。而因前述的將辛亥革命殊象化的問題,我們常常低估了其在這一方面的作用。

可是由于歷史的因緣際會,清末民初的新思想雖具有“混成多元”的特點。但在后世更多凸現(xiàn)的仍是對富強的渴望、國家的優(yōu)越性和集體之善的追求。因此向蘇聯(lián)取過經(jīng)的國民黨能戰(zhàn)勝北洋軍閥,而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了的共產(chǎn)黨又比國民黨更占先機。曾深受梁啟超影響的呂思勉在“三反”思想小結(jié)中就說:原先認為愛國愛民族與大同之義齟齬,但得馬列主義“乃得平行而不?!?。此未必是他的由衷之言,卻仍可看出些許一九四九年革命與先前啟蒙間的聯(lián)系。不過這種聯(lián)系或許只見于呂思勉、顧頡剛、葉圣陶等少數(shù)從辛亥一路走來之人,解放區(qū)中“新人”們的知識系統(tǒng)在幾經(jīng)淘洗后已無關(guān)辛亥,亦不及“五四”,而是由“革命”“反革命”“美帝”“蔣匪”“地主”“富農(nóng)”“舊中國”“新中國”等“黨話語”來構(gòu)成。像上海解放后不久,曾經(jīng)的“五四”青年夏衍在宣傳部和文化局的科級干部中搞過一次常識測驗,結(jié)果令其瞠目結(jié)舌。連五四運動發(fā)生于哪一年這樣的問題,答對的也寥寥無幾,更無論其他,可見革命與啟蒙之間的聯(lián)系變成了怎樣的明日黃花。對工農(nóng)干部們而言“五四”是什么根本不重要,如何依靠組織,怎樣發(fā)動群眾,成功完成“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烈行動”才是他們必須要懂得的“常識”。而這套“常識”的大規(guī)模拓展、操演一方面使上述話語真正深入人心,刻進腦海,做到了“一想到地主,就想到蔣幫,就想到日本赤佬,就想到美國赤佬”(見潘光旦、全慰天:《蘇南土地改革訪問記》)。另一方面也讓原先只知道“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的升斗小民在一次又一次的集體狂歡中獲得無與倫比的翻身感與歸屬感。他們總能看見的是報頭、張貼畫和宣傳品上那一行叫人無限神往的大字——“永遠的幸?!薄?/p>

 

(《讀書》2011年第2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