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鄧小平為什么會成功
鄧小平與毛澤東一樣也是一個傳奇人物。他一生中三次落入政治生涯的低谷,三次東山再起。他三次被打倒,都與毛澤東有關。不過第一次被打倒,是因跟隨毛澤東。20世紀30年代初,受王明、博古的“左”傾路線支配,毛的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的主張和卓有成效的實踐被視為右傾機會主義。擁護毛路線的羅明、鄧小平等人隨著毛澤東被剝奪權力,也被打倒了。鄧小平后兩次被打倒發(fā)生在毛澤東發(fā)動的“文化大革命”的頭與尾。
鄧小平三落三起,證明了他具有卓越的才能和超人的膽略。歷經磨難,使得他舉重若輕,不畏任何艱險。大難不死必有洪福。鄧小平的“洪?!笔墙庸芰嗣珴蓶|留下的基業(yè)。毛澤東當年在蘇聯(lián)與赫魯曉夫說的話:小個子鄧小平有遠大的前程。這個預言真的應驗了。毛澤東留下了一輛沉重的大車,艱難行駛,前途不明。鄧小平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這輛車拉回到了符合生產力發(fā)展要求的軌道上來。盡管這軌道到底應如何命名,是什么性質,暫不爭論,干起來再說。
“摸著石頭過河”、“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改革開放初期,這些流行一時的名言,是鄧小平用來對付本本派、教條派的“法寶”。
人們都說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這句話除了凸顯鄧小平的巨大作用,嚴格來說是不夠確切的。因為中國改革的每一個重大步驟,如農村包產到戶,廢除“人民公社”,興辦經濟特區(qū),用“一國兩制”方式收回香港等等,并不是鄧小平事前設計好的。大多是由基層群眾、干部的呼聲、要求或實際行動,促發(fā)了改革,鄧小平掌舵的中央領導層及時因勢利導罷了?!懊^過河”這句話表明鄧小平并沒有事先設計什么改革藍圖。珍惜并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實事求是,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讓事實說話,讓實踐效果說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就是鄧小平的高明之處。鄧小平的最大功績就是不斷排除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的干擾,抓住生產力快速發(fā)展,綜合國力迅速提高,人民生活不斷改善這個牛鼻子,讓中國改革一步步走向成功。下面我們就來簡要回顧一下鄧小平帶領中國人民改革闖關的艱難歷程。透過這個歷程,我們發(fā)現鄧小平傾心讓中國快速補上物本文明的課,以便最終超越物本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