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叔牙疼愛他,其他的士兵可就沒有那么好的涵養(yǎng),當然就破口大罵:管仲,你小子貪生怕死!
鮑叔牙則即刻維護:管仲不是怕死,是他家有老母,保護自己,是為了侍奉老母。
這話其實沒有一滴滴兒的說服力,管仲家有老母,難道其他士兵家里就沒有?
他有責任義務(wù)侍奉老母,其他的士兵也有嘛。
后來,有文人就說了,鮑叔牙如此維護管仲,并為他掩蓋缺點,是鮑叔牙看重和愛惜管仲這個人才。我倒不這么認為,這樣的事情,就是我前面說的,愛他沒商量。
說不準,這世界還真有無緣無故的愛。
所以,管仲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矣。
不過,我倒是認為,把“知我者”改成“愛我者”,恐怕更為貼切。
后來,這倆哥們兒運氣好,竟然同時混進了齊國的中央領(lǐng)導層。唉,也不知古代的中央隊伍,是一個什么樣的選拔制度?倆小子一不留神,居然就混了進去。而且,好像那個時候的工作還可挑可選,想干什么或愿干什么,任由自己挑選……甚至不會引起其他人的不滿和質(zhì)疑。
當時的齊國,老國君死矣,公子諸繼位,就是齊襄公。這位公子諸,估計與普天之下的公子“豬”,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吃喝嫖賭樣樣都會,而且還流連忘返興趣盎然。只有一樣他不會,政事不會,并且毫無興趣,從來就不端端正正瞧上一眼。
公子諸沒有兒子,但有兩個異母弟弟,一個是公子糾,另一個就是公子小白。于是,管仲就對鮑叔牙說了:我看這齊襄公正事不做豆花蘸醋,要不了多久,齊國內(nèi)亂不可避免。齊襄公沒有兒子,今后繼位的不是公子糾,就是公子小白。不如咱倆一人輔佐一個,今后無論誰當國君,咱哥們兒擠進領(lǐng)導層應(yīng)該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咦,這主意好。目標明確而遠大,高瞻遠矚。鮑叔牙雙手贊成。
于是,管仲就當了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就去為公子小白任教。
這哥兒倆的運氣,還真讓廣大勞苦大眾羨慕!
隨后,這倆哥們兒看清了國內(nèi)形勢,就瞅準一個機會,各自帶著自己的學生奔逃外國。一個去了魯國,因為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國人,另一個去了莒國。
公元前685年,公孫無知殺齊襄公,自立為君。不到一個月,雍林人殺公孫無知。
呵呵,這位無知,還真是無知。以為那君位好坐?一個沒有留神,便什么也無知矣。腦袋都沒有了,又如何“知”嘛?
從古至今,我們都知道一個非常明確的道理:國不可一日無君。
一時間,齊國上下,一片混亂。
這個時候,可望登上君位的,有兩個合適的人選:一為避難于魯?shù)墓蛹m,一為避難于莒的公子小白。糾的母親是魯國女,魯自然成為糾的強大外援,又有管仲、召忽的輔佐,因而糾具有爭奪君位的最為優(yōu)勢條件。小白與齊國正卿高傒從小相好,齊國的大貴族高氏、國氏自然就成為小白的得力內(nèi)應(yīng),加上鮑叔牙的幫助,因而足以與糾抗衡。
呵呵,這位管同志的眼光還真的準確,有資格爭奪齊國老大的還真是那倆哥們兒,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這可是親哥們兒呢。
高傒一聽說雍林人殺公孫無知,就和國氏秘密商議,急召公子小白從莒國趕回來。
自然,魯莊公也得到齊國無君的消息,同時也非常清楚,公子小白是公子糾的最為致命的競爭對手。于是,他決定親自率領(lǐng)300兵車,以曹沫為大將,護送公子糾回國。同時,急派管仲帶一部分兵馬抄近路去阻截公子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