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偽軍的“清鄉(xiāng)”招數(shù)層出不窮。“清鄉(xiāng)”地區(qū)進行政治“清鄉(xiāng)”,廣泛宣傳“中日親善”、“和平建國”,并實行編組保甲、連坐聯(lián)保,組建警察保安武裝,積極鼓勵自首和策動告密。
徐念初回憶:“十戶一甲,十甲一保。一個保里出了事,整個保的人家都受連累。來個陌生人,老百姓就不敢留,怕被人揭發(fā)。”
告密,在中國早已成為一種傳統(tǒng)。沙葉新的《丑陋心態(tài):中國的“告密”文化》一文寫道:
“親親相隱”原則使親屬之間的相互告發(fā)大為收斂,但其他人,如鄉(xiāng)里、朋友、同事、上下級之間的告發(fā)綿綿不絕,在統(tǒng)治者有意或無意的慫恿放縱下,時而暗流涌動,時而濁浪拍天。自秦以后,在中國歷史上發(fā)生過數(shù)次全國性的大規(guī)模告密運動,傾家蕩產(chǎn)、人亡族滅者數(shù)以千萬計。
顧理昌回憶了一次當年他被人告密、死里逃生的經(jīng)歷:
“1943年,我和一個原來是我們干部的老大哥在一塊兒,他買了酒,買了豆腐皮,我們兩個人一塊兒吃晚飯?!?/p>
老大哥的熱情款待,讓顧理昌心里暖意涌動。兩人邊喝酒邊敘舊。老大哥不停地勸酒,但顧理昌不勝酒力,只喝了少許便有些昏昏沉沉。過了一會兒,老大哥起身要離開。
“他說回家去干個什么事,叫我等他。不到12點,我等著他,趴在桌子上打瞌睡?!?/p>
迷迷糊糊中,顧理昌聽到一陣腳步聲,他立刻驚醒。直覺告訴他,來者不善。他急忙吹熄油燈,躲進床下的角落里。一群人破門而入。
“這些人明顯是來找我的,在屋里找遍了,有人一只手掀了床上的葦席,一只手用刺刀往底下捅,刺刀離我的臉只有幾寸遠,沒捅到我。他若是提起床板,我就會丟命?!?/p>
這伙人罵罵咧咧地離開了。夜已深,差點喪命的顧理昌顧不得和老大哥道別,連夜撤走了。一路上,顧理昌都在思索:已經(jīng)很謹慎了,怎么還會暴露行蹤?老大哥去了哪里?
直到194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顧理昌從保長的口中得知一個讓他有點無法接受的消息:當年老大哥喝酒喝到一半時借故離開,原來是別有用意?!八兴赣H去報告敵人,來抓我。他帶酒來,顯然是有目的的。當時我不懷疑他啊,我們原來在一個鄉(xiāng)里工作,都是脫產(chǎn)的,像親弟兄一樣。我想不到他作為內(nèi)奸來殺害我呀,他不應該有這么個心啊。”
沒人知道老大哥最后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