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命之舟載不動太多的沉重

哈佛學(xué)子心靈修養(yǎng)課 作者:公隋


 

有兩條路可以得到幸福,即消除欲望或增加財富。

——富蘭克林

心靈故事

哈佛大學(xué)教授時常教導(dǎo)學(xué)生盡量學(xué)會禁欲。

禁欲,就是禁止欲望膨脹。

有一位修道者,禁欲苦行,準備離開所住村莊,到無人居住的山中去隱居修行,他只帶了一塊布當(dāng)做衣服,然后就一個人到山中居住了。

后來他想到衣服臟了要洗時,需要另外一塊布來替換,于是他下山到村莊向村民們乞討一塊布當(dāng)做衣服。村民們都知道他是虔誠的修道者,于是毫不遲疑送給他一塊布,當(dāng)做換洗穿的衣服。

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后,發(fā)現(xiàn)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會在他專心修行時來咬他那件準備換洗的衣服,因為他早就發(fā)誓一生遵守不殺生的戒律,所以他不能去傷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趕不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又回到村莊中,向村民要來一只貓。

得到了貓后,他心想:“貓要吃什么呢?并不想讓貓去吃老鼠,但又不能跟我一樣只吃一些水果、野菜。”于是他又向村民討了一只乳牛,這樣那貓就可以靠牛奶維生了。

但是,在山中住了一段時間后,他發(fā)覺自己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照顧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莊找到了一個可憐流浪漢,于是就帶著這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到山中居住,讓流浪漢照顧乳牛。

流浪漢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后,他向修道者抱怨道:“我跟你不一樣,我需要一個妻子,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覺得有道理,不能強迫別人跟他一樣過禁欲苦行的生活……

這個故事就這樣一直繼續(xù)下去,到了后來,也許是半年以后,整個村莊都搬到山上了。其實,欲望永遠都不能滿足,就像是一條鎖鏈,一個牽著一個。

每個人都有欲望,但欲望太多了,人生就會變得疲憊不堪。每個人都應(yīng)學(xué)會輕載、知足常樂,因為生命之舟載不動太多的沉重。

心靈感悟

一種潛藏在心靈深處的人的本能欲望叫自私,它的存在與表現(xiàn)很難被本人所察覺,私欲強的人會不顧社會和他人的利益,只是一味地幻想滿足自己的需要,且心安理得地享受,所以,沒有人愿意與自私的人共事,因而他也永遠難以取得成功。

從生物學(xué)、生理學(xué)、社會學(xué)的角度講,所謂“私欲”其實就是人的自我滿足。因為人是一種生物,凡是生物是有生命的,維持生命就需要供給,最簡單的就是吃喝拉撒。人要生存,就必須從自然界獵取食物滿足自己的飲食,這就是最初的欲望,也就是私欲的最原始的表現(xiàn),因此“私欲”的原始動力實際上來源于人的生存需要。 

如果有兩個人,他們結(jié)為團隊,獲取食物的力量會更強大。這時,會產(chǎn)生兩種情況:一種是兩人自始至終都很團結(jié),獲取到食物時都會平均分配,維持著較好的團隊關(guān)系;另一種情況是兩人捕食的時候很團結(jié),但分配時會有一人暗中分給自己多點(這時又會產(chǎn)生兩種情況,一是另一人全然不知情,以為自己和對方得到的一樣多,或者明知情但能夠接受或忍讓,團隊關(guān)系會維持;二是知道分配不均后兩人反目,甚至相互爭斗)。這充分說明私欲會導(dǎo)致一些壞的結(jié)果。但人的性格、情感都是復(fù)雜多樣的,面對私欲,有人會斗爭,有人學(xué)會容忍,有人學(xué)會接受,也有人利欲熏心,走上不歸路,也有人修身養(yǎng)性,獨善其身,不斷戰(zhàn)勝自己的欲望。 

實際上在動物世界里也是一樣,有些動物會為了一塊食物相互殘殺,但有些動物會一起分享美餐。 

要正確看待私欲,它來源于人滿足生存最簡單的需要,是人之常情。關(guān)鍵在于怎樣把握好自己的欲望,不要讓自己被欲望所控制,如果無限制地讓私欲膨脹,最終會走向毀滅。

古人云:“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要想排除私欲雜念,首先要確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人生境界,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biāo),畢竟內(nèi)因才是事物變化的根源。然后,要盡自己最大努力改善外界環(huán)境,比如,親賢人,遠小人,結(jié)交一些高尚的朋友。

當(dāng)然,最關(guān)鍵的是改變心態(tài),不能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不能太重視功名利祿,不能貪圖聲色犬馬。只有擺正心態(tài),才能排除自己的私欲雜念。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