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我征服是最大的勝利

哈佛學子心靈修養(yǎng)課 作者:公隋


 

自我征服是最大的勝利。

——羅斯福

心靈故事

應當驚恐的時候,是在不幸還能彌補之時,在它不能完全彌補時,就應以勇氣面對它們。

在哈佛的肯尼迪政治學院,常會聽到關(guān)于富蘭克林·羅斯??偨y(tǒng)的軼事。這位畢業(yè)于哈佛的學子,他的一生都在踐行哈佛精神。

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美國第32任總統(tǒng),1921年夏,年近39歲的正值壯年的羅斯福在海中游泳時突然雙腿麻痹,后經(jīng)診斷是患了脊髓灰質(zhì)炎(俗稱小兒麻痹癥)。這時他已經(jīng)做了參議員,在政壇上是個熱門人物,遭此打擊,他差點心灰意冷,退隱鄉(xiāng)園。

開始時,他一點也不能動,必須坐在輪椅上,但他討厭整天被人抬上抬下的,晚上就一個人偷偷練習。

有一天他告訴家人說,他發(fā)明了一種上樓梯的方法,要表演給大家看。原來,他先用手臂的力量,把身體撐起來,挪到臺階上,然后再把腿拖上去,就這樣一階一階艱難緩慢地爬上樓梯。她的母親阻止他說:“你這樣在地上拖來拖去的,給別人看見了多難看?!?/p>

羅斯福毅然說:“我必須面對自己的恥辱。”

心靈感悟

身體上的缺陷,并不是自暴自棄的理由,更不是我們打消自信的借口,相反,它給了我們一個正視自我、挑戰(zhàn)自我的機會。接納自我,不僅要接受自己的絕對優(yōu)勢和平步青云的事業(yè),而且還要積極調(diào)節(jié),直面困境給我們帶來的種種缺憾。

生活特別需要自尊的態(tài)度、自信的心境來促進人性中積極向上的一面,以此獲得正視和征服的勇氣去處理復雜的外部世界。

自信與自卑是指人在社會適應中的一種心靈狀態(tài),即人嘗試用自己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去面對這個陌生世界時的那種忐忑不安的心理過程。人們覺得有必要把這種心靈狀態(tài)割裂為兩個面:自信與自卑,這種割裂強迫人們采用二律背反,或非此即彼、對立思維的觀察方法。于是自信與自卑從一種原本統(tǒng)一,只是有起有伏的心境變成截然相反,且不能并存的兩件事。你是自信的,就不可能同時也是自卑的。事實上看起來自信的人,往往需要掩蓋內(nèi)心的自卑,表現(xiàn)出自信的樣子。

自信這種心靈狀態(tài)只是人類活動的產(chǎn)物,真正的心理功能是掩飾人類對外部世界虛幻浩大的恐懼。如果你要自信,就必須假定這個世界是可以認識的。真理只有一個,萬物也都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并且人是可以認識和支配這個世界的。這些假定可能只是人類的片面之語。面對廣袤無限的宇宙,面對生命跡象在恒久的多維空間中瞬息而過,我們內(nèi)心其實知道世界是難以把握的,萬物的規(guī)律性只是在無比的混沌、多樣性、復雜和無序中極其少的東西,且必須在各種條件限制下的時空中這種有序才有意義。也不存在絕對的真理,因為不同的真理有不同的文化構(gòu)建,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真神。希望擁有完全的自信可能只是人類的一廂情愿,類似阿Q的自我安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