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蝦米如何變身大白鯊?(2)

老板憑啥提拔你 作者:趙強


自知者明,職場中的小蝦米們,認清自我,踏踏實實從頭做起,比什么都重要。那么,有什么方法,來更好地指導我們進行職場自我定位呢?方法是有的,在我們掌握方法之前,先看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貧困之神和財富之神一起來到了一個人面前,問他:“我們倆誰更漂亮?” 

這個人很害怕,于是急中生智,開口道:“你們都在原地站著,我無法判斷。你們走幾步讓我看看吧。” 

貧困和財富二神開始走來走去。這個人打量了他們一番后,說:“您,貧困之神,離去時背影非常漂亮;您,財富之神,走來時身姿非常迷人?!?nbsp;

這個故事說出了所有職場人的心聲:貧困離我們越遠越好,財富離我們越近越好。但是,這個故事背后,反映的不正是我們一種貪婪的心態(tài)嗎? 人們總是希望得到一切最好的東西。正如有個小伙子對我說:“趙老師,我的人生定位啊,就是二十年后要成為中國首富?!蔽倚呛堑卣f:“我相信,你有這個可能。但我希望你的人生定位中不僅是成為首富,還能成為首福——最有福氣的人?!?/p>

我們好多人,總是將職業(yè)目標誤以為人生目標,一切都以錢和權來衡量。在他們的觀念中,做什么事,都是做加法,永無止境地積累財富、毫不猶豫地占有一切。這種心態(tài),不可能有一個理性的職場定位。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劣勢,如果職位需要你彌補這種短處,那就必須做加法;有些工作,我們能夠做,但是做不到最佳狀態(tài),那就應該做減法;有些工作,我們做起來很有天賦,那就讓你的天賦錦上添花,這是做乘法;還有一些工作,無論我們怎么努力,都難以盡如人意,那就果斷地放棄,這是做除法。在我看來,通過“加減乘除”,我們大致可以確定,自己應該在哪些區(qū)域發(fā)揮價值。這個區(qū)域,我稱為“最佳才能區(qū)”(如圖所示)。

一個聰明的職場高手,用流行的話說,叫職場達人,應該學會運用“加減乘除”四種方法,來錨定自己的職業(yè)路徑。

所謂做加法,就是“有所為”。就是彌補你的知識或經(jīng)驗缺陷,這些知識或經(jīng)驗往往是你的短板。

在企業(yè)中,我們經(jīng)??吹竭@樣兩類人:一類是銷售出身的人做管理,中國的很多老板,都是做銷售出身;二是技術出身的人做管理。企業(yè)中很多中層領導都是這樣提拔起來的,但是,優(yōu)秀的銷售員未必能成為優(yōu)秀的銷售經(jīng)理;優(yōu)秀的工程師也未必就是優(yōu)秀的領導者。這兩類人的特點是,基層出身,業(yè)務純熟,他們最需要彌補的短板就是學會管理,學會如何領導團隊。但是,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這兩類業(yè)務精英,一旦成為管理者,往往更容易在工作中迷失。我們來看一個故事。

有一個農(nóng)夫一早起來,告訴妻子說要去耕田,當他走到田邊時,卻發(fā)現(xiàn)耕田的機器沒油了;原本打算立刻要去加油的,突然想到家里的三四頭豬還沒有喂,于是轉(zhuǎn)回家去;經(jīng)過倉庫時,看見旁邊有幾條馬鈴薯,他想起馬鈴薯可能正在發(fā)芽,于是又走到馬鈴薯田去;途中經(jīng)過木材堆,又記起家中需要一些柴火;正當要去取柴的時候,看見了一只生病的雞躺在地上……這樣來來回回跑了幾趟,這個農(nóng)夫從早上一直到夕陽西下,油也沒有加,豬也沒有喂,田也沒耕。最后什么事也沒有做好。

類似農(nóng)夫這樣漫無目的的行為,在工作中每天都在發(fā)生。很多人,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精力應該聚焦在哪些方面,我們的時間因為失去目標,而被隨心所欲地浪費了。很多管理者是典型的業(yè)務員心態(tài)或工程師思維,只知道按照自己的興趣去做事,而忘記了他應該承擔的責任。做加法就是往工作最需要的地方使勁,而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像無頭蒼蠅一樣團團轉(zhuǎ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