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沃倫·巴菲特童年:“總有一天,我會成為大富…

比爾-蓋茨與巴菲特的創(chuàng)富經(jīng) 作者:朱仰晴


生于股市崩潰期的敏感男孩

巴菲特曾回憶說:“1929年秋天,我母親懷我的時候正趕上股票市場崩潰。我的父親當時是一位股票經(jīng)紀人,1929年秋天股票市場崩潰之后,他不敢給那些遭受損失的人打電話。所以,每天下午他不得不待在家里?!?/p>

沃倫·巴菲特1930年出生在美國西部一個叫做奧馬哈的小城。在家里的三個孩子中,巴菲特排行老二,也是唯一的男孩。他母親來自內布拉斯加州的一個小鎮(zhèn),是個身材嬌小、性情開朗的女人。她為人隨和,是公認的賢妻良母,也有著“很好的經(jīng)濟頭腦”。正如巴菲特的回憶中所說,他出生時正趕上家里經(jīng)濟最困難的時期,由于父親霍華德·巴菲特投資股票失敗導致血本無歸,一家人在生活上不得不勤儉節(jié)約,日子過得非常拮據(jù),母親為了能給家里人省下一點咖啡錢,甚至連教堂朋友組織的聚會都不能去參加。

沃倫·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性情嚴肅但為人和善,他對沃倫·巴菲特的一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是他把兒子帶入了股票和債券的世界,并為兒子未來的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就目前大家掌握的情況而言,老巴菲特對于數(shù)字的精明還不敵兒子,他對賺錢的興趣也不如兒子那么濃厚。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沃倫·巴菲特從舒適安逸的家中跑出來,甘愿在賽馬場的地上爬來爬去撿票根呢?究竟又是什么,使得多年以后的他在商業(yè)伙伴面前一展身手呢·他能夠心算復雜的算術題,記憶力之強就像一部活百科全書一樣。沃倫·巴菲特的妹妹羅伯塔斷言:“他生來就如此?!?/p>

大家公認巴菲特一家都很溫文爾雅、性格平和,而且做事能持之以恒。他們精于生意,一分錢都要掰成兩半花。最早來到美國的巴菲特家族先輩名叫約翰·巴菲特,是法國的一名紡織工人。1696年,他在長島北海岸的亨廷頓與漢娜·泰特斯完婚。巴菲特夫婦一直到南北戰(zhàn)爭結束后都在長島居住,以種植業(yè)為生,但是他們志存高遠,這與家族的簡樸生活很不相稱。1867年,悉尼·巴菲特受雇為他的祖父澤布隆·巴菲特開墾農(nóng)場。當悉尼·巴菲特聽說每天的工錢只有50美分時就憤然離開了農(nóng)場。他在找到一份工作后,駕著馬車離開了奧馬哈。1869年,他開了自己的雜貨店。當時,奧馬哈城還處于發(fā)展初期,但是巴菲特一家的商業(yè)氛圍就已經(jīng)很濃厚了。這家雜貨店的位置與后來美國富人辦公的林蔭區(qū)相隔只有英里。

霍華德執(zhí)意不再讓兒子經(jīng)受自己曾經(jīng)忍受過的苦難,他也決意作為一個父親,不會像歐內斯特那樣貶損自己的兒子。他對巴菲特一直抱有信心,對巴菲特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堅定地給予支持。因此,盡管巴菲特繼承了母親的樂觀性格,但他的整個世界還是圍繞著父親轉。

在霍華德看來,羅斯福正在讓美元日益貶值,于是把家里的金幣發(fā)給孩子們,還給家里添置了許多漂亮的裝飾品,不僅有水晶吊燈、純銀的碟子,還有來自東方的掛毯,因為他認為有形資產(chǎn)比美元更能保值。他甚至儲存了很多罐頭,還買下了一個農(nóng)場,為的是在發(fā)生惡性通貨膨脹時能給家人找一個避難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