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斷的幼童留美,壓抑的少年青春(6)

晚清真相 作者:黃波


以李鴻章的認識水平,他內(nèi)心并不贊同將幼童全部撤回。光緒七年(1881年)正月,李鴻章還曾特地電告吳嘉善勿急于帶幼童回國。同年二月,朝中撤回幼童的呼聲甚高,他又函告總理衙門,說幼童“早歲出洋,其沾染洋習(xí)或所難免;子登(吳嘉善字“子登”)繩之過嚴,致滋鑿柄,遂以為悉數(shù)可撤,未免近于固執(zhí)”,認為“十年以來,用費已數(shù)十萬,一旦付之東流,亦非政體”,并謂美前總統(tǒng)和駐華公使均函告留美學(xué)生頗有長進,“半途中輟殊屬可惜“,建議幼童“已入大書院(大學(xué))者可留美卒業(yè),聰穎可成材者酌留若干,此外逐漸撤回”。我們只能說李鴻章面對保守派的巨大壓力,不夠堅決,硬要說他見風(fēng)使舵無疑并不公正。

容閎先生不愧為一位偉大的愛國者,但與他對立的一面,如陳蘭彬、吳嘉善,也并非就是卑污小人,雙方的對立主要還是緣于思想觀念的歧異。要而言之,在怎樣改造中國使之盡快現(xiàn)代化的問題上,容閎主張“全盤西化”的路徑,而在當(dāng)時這純屬異端。其實,不僅是容閎不滿的陳蘭彬、吳嘉善、李鴻章,就是容閎景仰的曾國藩,在這個問題上恐怕也不會站在他的一邊。

幼童歸國后的命運

赴美120名幼童中,于1882年返華者計94名。其余或因犯規(guī),或因品學(xué)欠佳,或因剪辮入教早已遣返,也有幾位違令不歸,而長居美國。

回到仿佛已經(jīng)陌生的祖國,幼童們有點迷茫,也滿懷期待,但很快就陷入了沮喪。

后來服務(wù)于中國外交界的幼童黃開甲,把他回國之初的遭遇,透露給了他在美國寄住的一位女士。信中說:

“人潮環(huán)繞,但卻不見一個親友。沒有歡迎的微笑來接待我們這失望的一群?!街袊jP(guān)監(jiān)督’辦事處,卻雇用獨輪車來裝載我們,行動真遲緩。我們還被暴露在驚奇、嘲笑的人群中,令人難堪?!瓰榉牢覀兲用?,特由一隊中國水兵押送我們?nèi)ド虾5琅_衙門后面的‘格致書院’?!@所書院關(guān)閉已經(jīng)十年,當(dāng)你踏進門檻,立刻霉氣撲鼻,夜間,潮氣由地上磚縫中冉冉升起,使我們衣衫盡濕。”

清廷關(guān)于是否撤回幼童曾經(jīng)開展討論,但對于撤回的幼童,怎樣助其完成學(xué)業(yè),及分配工作等事宜,卻沒有擬定任何辦法。作為直隸總督,又在大興實業(yè)急需人才的李鴻章,努力不讓幼童埋沒于官場,94名幼童中,頭批21名送電信局學(xué)傳電報,二三批學(xué)生中由船政局、上海機器局留用23名,其余50名安插于水師的機器魚雷、水雷、電報各處。但正如黃開甲所抱怨,這種“完全不按個人志趣及在美所學(xué)”的辦法,傷了幼童們的心,他憤怒地質(zhì)問:“這就是東西雙方影響下,中國政府的‘進步政策’嗎?”并強烈質(zhì)疑清王朝的統(tǒng)治的合法性,認為其必須徹底改革,“才適合治理它的萬千子民。”這里,“美國化”的影子顯示出來了。

盡管有種種不如意,回國的幼童們還是綻放了他們的才華。在全體返國幼童中,日后誕生了國務(wù)總理1人,鐵路局長3人,外交部長2人,鐵路官員5人,公使2人,鐵路專家6人,外交官12人,礦冶專家九人,海軍元帥2人,海軍軍官14人……其中如開國人自建鐵路之先河的工程師詹天佑,一度出任民國總理的唐紹儀,促成美國退回部分庚子賠款的外交官梁誠,北洋大學(xué)校長蔡紹基等,都是赫赫赫有名的人物。

還有幼童為國家獻出了生命。中日、中法兩次海戰(zhàn)中,7名服務(wù)于軍中的幼童表現(xiàn)英勇,慷慨捐軀。美國駐華公使特地于1884年中法海戰(zhàn)后,照會總理衙門,說“中法閩省之戰(zhàn),中國官兵均甚出力,其中尤為出力者,則系揚武船內(nèi)由美國撤回之學(xué)生?!朐搶W(xué)生等出洋習(xí)業(yè),曾有謂其惟務(wù)洋學(xué),恐與中國事理,諸多未諳,難為有用之才。茲閱前因,足見深明大義,均能以死力報效,實為不負所學(xué)?!弊詈蠼ㄗh,“尚望貴國于幼童出洋一事,嗣后仍按時舉辦,將見人才輩出,貴國興盛之基,自必蒸蒸日上矣?!钡@時慈禧已借中法海戰(zhàn)撤換全部軍機大臣,政局的動蕩,加上主持中樞者的缺乏眼光,留美計劃終未恢復(f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