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是“降價”還是“處理”?

任志強的地產(chǎn)人生 作者:任志強


北京市有一個樓盤曾因物業(yè)管理糾紛而鬧得沸沸揚揚,最近這個樓盤以八折讓利的名義銷售而再次大出“風頭”。許多媒體都在高呼著“北京的樓市要降價”、“樓市開始打價格戰(zhàn)”、“將會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等,企圖推波助瀾。許多消費者產(chǎn)生了誤解,好像北京的樓市真的出現(xiàn)泡沫并會降價了。

如果用統(tǒng)計數(shù)字來說明,北京2002年1~4月住房建設的投資增長了55.6%,竣工增長了54.71%。消費者可能看不懂,但如果說銷售增長了44.72%,銷售額增長了54.29%,消費者也許能明白,樓市在保持著上升的勢頭。尤其是北京同期竣工了118.71萬平方米,但銷售了174.16萬平方米,銷售面積是竣工面積的1.467倍,消費者就更清楚了,樓市沒有“泡沫”,需求是在快速增加的。市場的自然法則告訴我們,當需求大于供給時,價格只能是上升的。

世界上有兩種情況的商品(或資源)是最暢銷的,一種是有需求的、稀缺而又具有升值潛力的商品,另一種是有需求的、未必是最好的但價格低廉的商品。其實在有需求的情況下,這兩種商品都存在著價格的競爭。其價格競爭的不同點在于購買動機不同,前者是為了想擁有好的東西又怕因預期的升值而增加今后的支付,后者則在于減少當前的支付而選擇也許并不是最好的東西。其價格競爭的相同點則在于都認為是“物有所值”。

在市場競爭中價格總是伴隨著市場的需求而變動。當市場供大于求時,價格就會下降,當市場求大于供時價格就自然會上升。比如國際市場上的金價就是一個重要的衡量供求關系的指標(這里黃金的質(zhì)量標準是統(tǒng)一的)。國際市場中的原油價格也同樣是供求關系的重要指標(原油的質(zhì)量標準也是統(tǒng)一的),于是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是用生產(chǎn)量來控制價格的浮動調(diào)整供求關系的。如果沒有歐佩克來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市場中的供給,就必然會導致各生產(chǎn)國用降低價格來惡性競爭。除了高科技使生產(chǎn)成本大幅度下降之外,市場中的價格通常都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這種因供求關系而產(chǎn)生的價格下調(diào)通常被稱為降價,這種降價與產(chǎn)品本身的質(zhì)量和性能的變化無關,如酒店的出租價格、房屋的出租價格、汽車的價格、糧食的價格等。

在供求關系的總量中當求大于供時也有部分商品會進行價格的調(diào)整,并用價格的競爭優(yōu)勢來推銷產(chǎn)品和擴大市場份額。但這僅僅是一時的戰(zhàn)術或者是短期的策略,通常都是與主流影響或關聯(lián)不大的產(chǎn)品,并不能形成整體的價格調(diào)整,也不會改變總體的供求關系(傾銷是會被限制的)。同樣也有少量的商品會逆潮流地用超低的價格來銷售,但這并不是市場價格調(diào)整降低的一般概念,而是一種對特殊產(chǎn)品的“處理”手段,通常會作為特價商品來消化。如時裝在過季之后會用超低價來處理,“清倉物品”會用特價來處理,大量略有瑕疵的商品也會用這種方式來處理,市場中習慣性地將這類低價商品稱為“處理品”。雖然其商品可能已過時或略有瑕疵,但由于價格超低而“物有所值”,仍被市場中的消費者所歡迎。由于同類標準商品的價格仍保持在較高的水平,才顯示出“處理品”的價格優(yōu)勢,但絕不會因“處理品”的低價而影響到市場的整體價格,也不能用“處理品”的降價來說明整個市場中的供求關系。

當一個樓盤出現(xiàn)致命的負面新聞之后,這個樓盤已不再有升值的潛力和可能了(起碼在短期未消除這種不利的影響因素時),那么這個樓盤只好用“打折”的方式來處理剩余商品的銷售。盡管這些剩余商品也許并不存在質(zhì)量問題,但就像過季的時裝一樣已不值原來的價錢了。其市場中的“價值”體現(xiàn)已被其所染上的“紅色”玷污,不再那么誘人了,只好大幅度地“降價打折”。當市場中的消費者認為這一折讓足以彌補那些已存在的缺陷時,定向的“物有所值”的回歸才能重新引起人們的購買欲望和動機,但這并不與整個市場中的價格走勢相關。

“降價”與“處理”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用“處理”的降價來評價市場的價格走勢,只能用無知來解釋。

(2002年6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