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的曹丕是曹操的大兒子,他和自己的弟弟曹植爭奪太子的寶座時,由于曹丕素日尊敬父親身邊所有的人,就連曹操的一個寵妃也替他說話,這樣,曹操就把他立為繼承人,最終順利地登上寶座,成了歷史上的魏文帝。
而曹植呢,因為平時只信任父親曹操,卻對父親的部屬及左右的人不屑,人氣不足,因此在太子爭奪中失利。后來他也飽受兄長的威逼,最終郁郁不得志而亡。
現(xiàn)在看來,曹植對父親的作用過于夸大,依賴性過強。他以為父親是說一不二的一國之主,只要父親喜愛自己,就不必顧及他人了。曹丕就比較聰明,他調動了父親方方面面的“二把手”為自己說話,終于登上了皇位。
職場中,因工作需要,在一個單位或部門,除了一個正職全面主持工作外,往往還配有副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把手”——相當于一個單位中地位居第二的領導。職場中人都知道,“二把手”雖然和“一把手”的級別只差一級,但實際地位相去甚遠:很多事,“二把手”一定要和“一把手”商量,而“一把手”往往只是征詢一下“二把手”的意見,最后還是必須由“一把手”來拍板決定。
因此,副職的心態(tài)比較復雜,對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也更為敏感,對別人的忽視也更加在意。職場中,“二把手”出于其地位上的原因,比“一把手”更需要尊重和理解,他們雖然不能說一句頂一句,但也有自己的圈子和能力,千萬不要低估,更不能回避,否則容易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如果他本身并沒有多少值得尊敬的東西,就更要敬他三分了,免得牽動他敏感的神經。
不要以為身在職場只要找到關鍵的、說話算話、一句頂一句的人物就萬事無憂了。須知,得罪了“二把手”同樣會讓你“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忽視了“二把手”所造成的后果,會成為許多職員晉升之路上難以預料的障礙。所以,作為下屬,不僅要服從正職的管理和調遣,還要學會和副職上司融洽相處。
孫微微是一位名牌大學畢業(yè)的高材生,在一家全球知名企業(yè)中國總部中爭取到了一個不錯的職位,但是一年半后她卻選擇了辭職。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下,她為什么不珍惜一份自己比較滿意的工作而選擇了辭職呢?她的閨蜜都十分不解。
后來,通過深入交流,孫微微向閨蜜們道出了心中的苦水:她所在的行政部有部長和副部長兩位領導。部長抓全面工作,而且是她的大學校友,孫微微就自然地跟部長走得非常近,工作中無論大事小情都直接向部長請示匯報。而對她的工作內容,副部長也通常是在部長跟她一起研討時,才能獲得點滴了解。
孫微微工作不跟副部長溝通不說,心高氣傲的她以為攀上了部長這個“高枝”,就自然地在言行舉止間對副部長輕慢起來,這讓副部長對她恨之入骨。
一年后,孫微微的部長因工作出色被提拔,副部長順理成章地接任頂缺。哪曾想,副部長上任后燒的第一把火就是優(yōu)化隊伍、整合人力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幡然悔悟的孫微微自知新部長是針對自己來的,只得流著淚遞交了辭呈,丟掉了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
有千年的朝廷,沒有千年的官。長期以來,我們已經形成了一種心理定式,在對待不同的上司的態(tài)度上,往往以權取人,認為誰官大,跟誰的關系好就萬事大吉了,其他副職上司可以忽略。于是,對正職上司熱情有加,關心無微不至;對副職上司卻視同可有可無,粗心大意,這最容易引起后者的反感。結果自己給自己設置絆腳石,使自己的職業(yè)生涯因此變得坎坷不平。
要知道,今朝的正職,明日可能升遷調動或解職下臺;今日的副職,也可能明朝登上正職的“交椅”。以人劃線,站錯了隊,那以后的處境就尷尬而不容樂觀了。很多人都把眼光放在第一領導上,卻忽視了第二領導,實際上,如果你的戰(zhàn)術得當,第二領導將在你的職場生涯中發(fā)揮著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對副職一定不能輕慢,要時刻懂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