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徐志摩離婚后的張幼儀,開始了自己的生活。她在張君勱的幫助下,入德國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兒教育,歸國后在東吳大學教德語。再后來,她在四哥張公權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業(yè)銀行副總裁,成為中國第一個女銀行家。與此同時,幼儀還集資,在上海靜安寺路開辦“云裳服裝公司”,任總經(jīng)理。1934年,她在二哥張君勱主持成立的國家社會黨內(nèi)任財務。作為女人,她的風光,一時無兩。
但對幼儀來說,最值得安慰的可能是她在徐家的地位不但沒有因離婚而喪失,反而更加穩(wěn)固。徐申如認了她做干女兒,這使她在實際上,即便不是徐志摩的妻子,卻還是徐申如的兒媳婦。她仍幫著徐申如料理徐家大大小小的生意,參與徐家大大小小的事務,甚至連后來徐志摩再婚,徐申如都不忘記她的意見。張幼儀海寧硤石徐家少奶奶的地位,不可動搖。
或許有人會說,正是徐志摩的遺棄,才使得張幼儀成長。但毋寧說,是張幼儀自身潛藏的特質,讓她在被遺棄的日子里,走向了獨立。那種特質,在她少年時將她帶進了學堂,但卻在她結婚后寂寂沉睡。于是她堅定地守著傳統(tǒng),或為侍奉公婆而放棄學業(yè),或夫唱婦隨做個無怨言的家庭主婦。因此,即使她走出了國門,卻沒有走出傳統(tǒng)為女性劃定的圈。而當她被自己信賴的傳統(tǒng)遺棄后,她潛藏的特質及時地蘇醒。正因如此,她才有可能理解徐志摩的思想,認同他的做法,從而接受徐志摩離婚的主張。但更重要的是,她再一次地,因這種特質的蘇醒而走上了新式女性的路。中國第一場西式的文明離婚中,不但有徐志摩的勇氣,也有張幼儀的勇氣。
至此,與張幼儀有關的劇情,緩緩落下了帷幕。她幸運地在這座舞臺上,有了能讓自己獨自站立的角落。她在徐志摩給她的一時痛苦中,找到了通向一世幸福的路?,F(xiàn)在,她所要做的,便是在屬于自己的那方戲臺上,靜靜演好自己的故事。而另一邊,徐志摩的人生戲劇,才剛剛進入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