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的心態(tài)決定你的幸福等級(6)

重遇未知的自己 作者:張德芬


影響快樂的最大障礙

我常常思索“為什么人不能快樂”這個問題。不光是我,每個人都覺得快樂很重要,可為什么它如此不可捉摸?經(jīng)過長時間的觀察、思考,我最后終于得出了一個答案:我們受自己的思想、信念和價值觀的操控太嚴重了,以至于在生活當中,我們始終做出一些和追求快樂、幸福相違背的事情。    比方說,很多人對父母都有怨懟,因為他們覺得父母“應該”要怎么樣怎么樣。問題是,很多人的父母就是無法提供你想要的那種支持和愛,很多人一生都在尋求父母的認同而不自知,即使父母死了,他們還是在生活當中不斷地在外面尋求不同來源的認同,永遠沒有安定下來的時刻。這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像拜倫·凱蒂老師(《一念之轉(zhuǎn):四句話改變你的人生》的作者)說的:做自己的父母——你想要的那種父母,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我們能不能慈悲、溫柔地對待自己?如果我們對待自己都是沿襲了父母對待我們的那種方式——你認為的不尊重、嚴苛、不體貼,那我們怎么可能要求別人對我們好呢?

你只能以自己值得的方式被對待,那你值得別人如何去對待呢?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沒有誰比誰優(yōu)越,我們的價值其實取決于我們怎樣對待和看待自己,這是決定我們?nèi)绾伪蝗藢Υ囊粋€重要因素。這是我們與上一代之間的關系,而另一方面,我們與下一代的關系也是困難重重。有位媽媽跟我說,她老為了孩子練琴而和孩子鬧矛盾。她承認,如果要她每天坐在那里練一小時的鋼琴,她也會很痛苦。我笑著問:“那為什么你要強迫孩子練呢?”她理直氣壯地說:“當初是她要求練琴的,我跟她說好了,一旦作出決定,就要堅持到底?!?nbsp;我又笑了,說:“一個五歲孩子作的決定,你就要她殘忍地一生尊重,堅持到底,這是不是有點兒過分呢?” 媽媽毫不讓步地說:“我覺得做一件事情就是要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我要教導孩子做到這一點。” 我又問:“那么,你自己做到這一點了嗎?你每一件事情都做到底,沒有半途而廢嗎?我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卻要強加于孩子身上,難怪孩子和你都不快樂?!蓖瑫r,我拿出“一念之轉(zhuǎn)”的方法來檢視她的想法,“開始一件事情就要堅持到底,這是真的嗎?”她也承認這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確。我說:“佛陀當初選擇以苦行的方式來修道,最后他放棄了,換了一種方式才在菩提樹下悟道。如果他堅持苦修到底,可能在成道前就‘掛’了,今天就沒有釋迦牟尼佛作為我們成道的榜樣了。還有我們的軒轅黃帝,他拜了好幾十個師父才真正悟道。如果他堅持拜一個師父到底,可能我們就看不到《黃帝內(nèi)經(jīng)》這本千古奇書了?!边@位媽媽同意了我的看法,可是她說她很難放下。這沒有關系,有些信念和價值觀是根深蒂固的,一時間,我們很難丟棄,即使它們讓我們受苦,即使我們知道它們未必是正確的(人真的是很好玩的動物哦)。但是,當你能夠拉開距離檢視它們的時候,就說明這已經(jīng)是一個很好的起步了。抱持這個想法,讓你和你女兒都痛苦;放下這個不真實的想法,你和你女兒都自由快樂。你要堅持多久呢?    也許有一天,當你受苦受夠了,終于恢復理智的時候,你會愿意試著放下自己那些錯誤的,但被你寶貝多年視為圭臬的價值觀和信念。那個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天空是如此寬廣,空氣是那么新鮮,你會初步嘗到自由和解放的滋味。

德芬的話 

快樂≠喜悅。簡單地說,快樂是由外在事物引發(fā)的,它的先決條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件能使我們快樂的事物,所以它的過程是由外向內(nèi)的,那么一旦那個讓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就隨之消失了。而喜悅不同,它是從你內(nèi)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