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復學堂
1. 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最早是在什么時候?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馬未都評:月餅的歷史比較久遠。漢代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就帶回來了一種胡餅。我們知道,以“胡”字打頭的東西一般都是外來的,當時以芝麻、核桃做餡兒,這就是月餅的雛形。以文字記載來說,從唐代就開始有月餅了,當時稱之為“胡餅”,這時候就已經能清楚地知道,月餅是對著月亮這件事情,所以答案應該是唐代。到了宋明時期,月餅就比較成熟了。在宋代的時候以蒸為主,漢民族的文化中,動火特別喜歡蒸;而少數民族喜歡烤,不論是烤肉還是烙餅,都是用火的高溫直接跟面食接觸,到現(xiàn)在新疆還有“馕”,這些跟當地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系。宋代的時候,大量的月餅是蒸出來的。
答案:A. 唐代
2. 以下四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當中,哪個節(jié)日不是我國的公眾假期?
A. 清明節(jié) B. 端午節(jié) C. 中秋節(jié) D. 重陽節(jié)
馬未都評:把這四個節(jié)日類推一下就很容易判斷了。因為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無論對長幼來說都是一個節(jié)日。而重陽節(jié)是對老年人的,小孩兒可能就不太關心,所以我們國家增加的法定假日是前三個,重陽節(jié)不是一個法定假期。古時候人們都是自己為自己放假,比如清明都是去踏青、結春社。唐詩中有這樣的詩句“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說的就是這一段。但是我們形成這樣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與國際接軌的時候,由于大家是有工作的,所以就要用公眾假期的形式。公眾假期對我們來說,比較習慣的是元旦、春節(jié)、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再有就是國慶?,F(xiàn)在國家增加了這幾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假期,首先是對我們自己文化的重新審視,又把它高舉起來表示一種尊重,這對文化的傳承是有極大好處的。我相信隨著國家的富裕、文化建設的發(fā)達,可能還會增加一些公眾假期,這些假期對每個中國老百姓來說都是天大的好事。
有時候我們生活在這片國土上,對文化的感受不強烈;而一旦遠離這個文化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賴以生存的文化的親切,就會發(fā)現(xiàn)小時候熟悉的文化都跟我們非常親近,而且有一種堅實感。我很早以前去法國的時候,不像現(xiàn)在走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幾乎都可以聽到家鄉(xiāng)話,我在一條小街里走,連一個長著中國面孔的人都看不到,好多天也聽不到公共場合有說中國話的。突然有一天聽到有個女孩兒用特純正的北京話叫她的狗“快點兒,快點兒”,我當時就覺得特親切。在國內,這類事情天天都在你身邊發(fā)生,你什么感覺都沒有,但是到了異國,你就會有這種感覺。這就是文化對你一生的影響,所產生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堅守自己的文化,并把它傳承下去。
答案:D. 重陽節(jié)
3. 古人把每一個季節(jié)的第三個月稱為什么?
A. 伯 B. 仲 C. 叔 D. 季
馬未都評:這里的選項偷換了一個概念?!安?、仲、叔、季”一般是指兄弟的排行,孔子排行老二,所以他叫仲尼。但季節(jié)中的排行不是按照這個,而是按著“孟、仲、季”來的?!懊洗骸笔侵赋醮海弧爸傧摹?,過去有一個戲劇叫《仲夏夜之夢》,那就是盛夏的時候;最后一個月叫“季”,所謂“季秋”就是秋末,馬上要入冬了。古人在這方面的描寫跟我們今天不大一樣,是因為他們的月份概念非常清晰。一年十二個月,每個月都有自己獨特的名稱,不會有錯。
答案:D. 季
4. 在傳說故事中,奔月的嫦娥是誰的妻子?
A. 伏羲 B.后羿 C.逢蒙 D.吳剛
馬未都評:大家對嫦娥的故事都了解得很多了。這里有一點就是,當嫦娥奔上月宮的時候,后羿苦苦地追求——這也符合今天我們男追女的特征——月母就深受感動,批準他們每年月圓之日在月桂下相見一次,所以月圓之日,都在表達思念之情。
答案:B. 后羿
古玩門診
| 古玩一 |
這是一個明代晚期的圍棋罐,應該是一對的。從實物上看,上面的傷是先天的,在燒窯當中就裂掉了,它在歷史上應該就是一個殘器。我想這在當時可能已經被淘汰了,有可能是從遺址出土的,當時就不是一個完整器了。難得的是,即便在這么殘的情況下還有蓋兒,這蓋兒雖然缺了一塊,但是畢竟還是同時代的。這是明代最晚期的,大約在天啟年間,它的風格特征非常明顯。不管怎么說,它已經跨越了400年的時間。盡管它歷史上是個殘器,但是它保留了那個時期的文化信息,這點是很重要的。
| 古玩二 |
這是一個明代常見的民窯盤子,就是一個餐具。它一般不是齊的,而是花口的,盡管這個花口不太明顯。為什么說它是一個民窯的盤子呢?因為它燒得比較隨意。這個盤子的年代要比明代晚期稍微早一點兒,花口是其中一個特征,但不是說所有花口都一定是明代中晚期的。這個畫片大約是在嘉靖前后,圖案是海浪紋和一個獨腿的仙鶴,畫得這么草率,是民窯中常見的作品。很多人喜歡這種隨意的作品,而不太喜歡刻意的作品,有點兒像我們的寫意畫。很不錯的一件盤子,尺寸不大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