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三歲就守寡的母親(2)

胡適 作者:白吉庵


馮金灶回到家里,把在外遇見星五嫂為順弟提親的話,一五一十地說給妻子聽。他妻子聽了,大生氣,堅決不同意地說:“這不行,我不能把女兒許給一個快50歲的老頭子?!笨墒沁@時的馮金灶,心里已經(jīng)有了點同意的意思,他說:“順弟今年17歲了,許人家也不容易……”雙方意見不合,爭吵起來,最后決定去征求女兒的意見。二老來到順弟的屋里,父親將在外面遇見媒婆的事,又重新說了一遍。順弟聽了,半晌說不出話來。這時她眼前突然出現(xiàn)爸爸每天挑石頭的辛苦形象,不停地來回奔跑,這種苦不知何日是個了?另外又閃出一個當官的珊先生的形象,樣子雖然模糊,但印象卻是深刻的。她想這是幫助父母的機會到了,做填房可以多接聘金,父親一生夢想蓋新房子,這回總可成功了。想到這里,沉默了一會兒,她抬起頭來,紅著臉,慢慢地說道:“只要你們倆都說他是好人,請你們倆做主?!倍现琅畠涸敢?,也就不再爭吵了。

1889年3月12日是馮順弟與胡傳結(jié)婚的大喜日子,婚事仍按鄉(xiāng)俗辦理?;楹蟛痪盟麄兙碗x開家鄉(xiāng)到河南去了。胡傳公務之余便教順弟讀書,后來也認得近千個方塊字,夫妻生活倒也美滿。但是好景不長,相聚不過六年,胡傳便去世了。遺下孤兒寡母,好不悲慘!這時順弟才23歲,胡適剛4歲,家庭重擔就要落在她的肩上了。當時胡傳的大女兒比她大7歲,大兒子大她兩歲,第二第三是孿生,比她小4歲。在這樣一個人口多而雜的家庭里,一個年輕的寡婦出來當家,其難處之大是不言而喻的。但這些情況沒有把她嚇倒,她忍著巨大的悲痛,勇敢地挑起了這副重擔。鄉(xiāng)里人都稱贊說,她氣量大,性子好,凡事包容,把一個大家庭維持下來,真是不容易!胡適的大哥從小是個敗家子,吸鴉片煙、賭博,錢到手就光。沒錢時把家中的錫茶壺、銅香爐偷出去賣。他欠下的煙債、賭債是沒有個完的。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債主就不約而同地上門來討債,遇到這種情況他就逃之夭夭,不知去向??墒钱敽m母親幫他把債還清,送走了來人,不多一會兒他又敲門回來了。胡母從不罵他一句,為了過好年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至于他那三位嫂嫂難為他母親的事,那就不勝枚舉了。胡適回憶這段往事時說:“先母內(nèi)持家政,外應門戶,凡十余年。以少年作后母,周旋諸子諸婦之間,其困苦艱難有非外人所能喻者。先母一一處之以至誠至公,子婦間有過失,皆容忍曲喻之。至不能忍,則閉戶飲泣自責?!边@時胡家的收入,主要靠上海與漢口兩處的茶葉店來維持,經(jīng)濟由他二哥掌管,而家中的一切來往應酬,全靠他媽媽支撐著。

順弟操持家務,自奉菲薄而寬厚待人,對兒孫如親身所養(yǎng),飲食衣著無不一致;來往賬目一清二楚,以便胡適二哥回家時查看。盡管她能勤儉持家,但外面生意每況愈下,家用入不敷出,已負債累累。1908年上海的茶葉店歸并為他人所有,只剩下漢口一處,家用更是艱難了。次年,胡適諸兄回績溪要求分家,胡母不能阻止,只得同意,于是決定把漢口的店業(yè)分給老大,家中產(chǎn)業(yè)弟兄們平分:每戶分得田數(shù)畝、屋三間。之后,雖已各家單過,但親友往來、各項應酬,仍是胡適的母親在繼續(xù)維持著。

1911年辛亥革命時,武昌起義,胡家在漢口的茶葉店被燒了,店業(yè)蕩然無存,他大哥只身而歸。胡母遭此巨大打擊,病情日益加重。其后一二年,病幾乎不能起,但她寧可自己忍著,也不愿將此病情告訴時在美國留學的兒子,怕影響其學業(yè)。另方面她卻在私下作安排,請照相的人來家照了一張相,保存起來,告訴家里的人說:“吾病若不起,慎勿告吾兒,當仍請人按月作家書,如吾在時。俟吾兒學成歸國,乃以此影與之。吾兒見此影,如見我矣。”由此可見,她對兒子之愛是多么深切!

1917年胡適學成歸國,回家探母。他母親高興得流淚,口中不停地說:“回來了!好了!”胡母望穿秋水,兒子終于回到身邊。但常言說得好,“賀者在門,吊者在閭”,胡適母親因長期勞累、營養(yǎng)不良,病已深入膏肓,不幸于1918年11月23日與世長辭,享年46歲。胡適聞訊,由北京回家奔喪,流了不少傷心淚。

在悲痛之余,他觀察到來悼念他母親的人,無論是男的女的,或是老的少的,對他母親的去世,都表示了無限的悲痛,而且懷有崇敬的心情。因此他在想,母親的活動從未超出家庭間瑣屑細事,而她的影響力,卻能清清楚楚地從來吊祭她的男男女女的臉上看得出來,這是為什么?后來反復思之,并回顧了母親生平事跡,以及父親對她與她對自己的教育和影響,于是得到一個認識:“一切事物都是不朽的”。后來他以“不朽”為題,寫了一篇文章公開發(fā)表。他在文章里說:“社會是有機的組織,那英雄偉人可以不朽,那挑水的、燒飯的、甚至于浴堂里替你擦背的,甚至于每天替你家掏糞倒馬桶的,也永遠不朽?!焙m過去崇信《春秋左氏傳》書上說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這時他的視野擴大了。他不僅看到了英雄,而且還看到了社會下層的廣大勞動人民,承認他們的辛勤勞動也是不朽的。這種見解,無疑是一種進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