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袁世凱集團的興起(6)

變革中的危機 作者:楚雙志


徐世昌,字卜五,號菊人,又號弢齋,原籍天津,咸豐五年(1855年)生于河南汲縣。幼年進私塾讀書,成年后,做過沁陽、太康、淮寧各縣署文書和家館教師。光緒五年(1879年)在淮寧認識袁世凱,“互相傾服,遂定交”,結拜為兄弟?!靶毂仍L四歲,經(jīng)常在一起游玩,相處甚得,為總角之交。”“徐公無力入都應試,公助以川資,始克成行?!毙煊诠饩w八年(1882年)中舉,光緒十二年(1886年)中進士,當上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五年(1889年)散館,授職編修,曾任過國史館編修、武英殿編修。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袁世凱獲得組建“新建陸軍”大權,在天津小站籌建班底,自然不能忘了他的這位曾使自己傾心的盟兄,而此時徐為七品京官,囊中羞澀,生活清苦,愿意降格外放。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袁世凱奏請清廷,派徐世昌以翰林兼“新建陸軍”參謀營務處總辦,往來京津之間,贊襄戎幕。當時重文輕武,以翰林而當營務處者稀有?!靶煲蚺c袁系總角之交,而袁用西法練兵,又與自己的識見相同,且借此可以增加收入,遂降格以相從?!睆拇?,徐成為袁的重要謀士。天津歷史博物館藏袁世凱朋僚函電幾十件幾乎全是寫給徐的,由此可見二人關系之一斑。

袁世凱和徐世昌結識并加深友誼的同時,還與唐紹儀定下了金蘭之交。唐紹儀,字少川,廣東香山人。其父唐巨川是一個長期從事茶葉出口的商人,其族叔唐廷樞當過英商怡和洋行的買辦,后來隨李鴻章辦洋務,經(jīng)營和創(chuàng)辦了著名的上海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深為李鴻章所器重。唐紹儀不僅從小受家庭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他12歲就遠涉重洋,到當時資本主義發(fā)展最快的美國留學,進入著名的耶魯大學學習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光緒七年(1881年)被召回國,入天津水師附設的洋務學堂讀書。次年,他作為幫辦朝鮮海關事務前駐天津德國領事穆麟德的秘書被派往朝鮮。在甲申政變中,他因其突出的表現(xiàn)為袁賞識。“袁世凱與唐紹儀相識后,互相愛慕,兩人感情極為融洽,結為盟友,彼此幫助,共求上進。”甲申政變后,袁世凱被任命為駐朝鮮總理交涉通商大臣,赴任之時,他首先選擇了唐紹儀做自己的西文翻譯兼洋務委員,實際上是作為袁這一時期在朝鮮的副手。

袁世凱在唐紹儀的協(xié)助下,聲名鵲起,深得清廷與李鴻章的賞識和信賴,在朝鮮連任10年,唐紹儀以袁的主要助手的身份,獲得了與袁同步升官的機遇。袁世凱由知府、候補道,而實任道員、二品頂戴;而唐氏則由候補縣令而直隸州州牧,再到候補知府,三品頂戴,其升遷速度之快異乎尋常。二人的關系也在合作共事中不斷升溫和發(fā)展。

光緒十七年(1891年),袁嗣母牛氏病重,請假回籍,在代理人問題上,他認為唐紹儀,優(yōu)智略,明機宜,確有應變才而薦唐代職。他說唐紹儀“忠直明敏,膽識兼優(yōu),熟悉韓情,請委令代理”。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袁世凱無法在韓繼續(xù)執(zhí)行使命,要求內(nèi)渡,并再次請?zhí)谱源?。唐紹儀臨危受命,毫無怨言,并積極電告國內(nèi),助袁成行,使袁死里逃生,安全回到大陸。袁、唐在朝鮮患難與共,結下了深厚情誼。唐紹儀這種臨危不茍的行為,無論是公益還是私情,都毫無疑問地使袁世凱非常感激。唐的忠誠與才干在袁氏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末,袁世凱正式接任在小站編練新軍。他沒有忘記唐紹儀這個患難之交,懇請他來軍協(xié)助徐世昌負責營務處,繼續(xù)發(fā)揮他外語與外交方面的特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