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6:蕭伯納用幽默化解尷尬
蕭伯納是英國著名的戲劇家,以譏誚、幽默聞名于世。他不僅善于用機智的語言諷刺權貴,而且極富正義感和同情心。
有一次,蕭伯納遇到一位身材富態(tài)的商人。商人見蕭伯納如此瘦小,想借機奚落他一番,便對他說:“人們看見你的樣子,就知道世界正在鬧饑荒!”蕭伯納泰然自若地回答說:“人們看見你,就知道世界為什么鬧饑荒了!”一句話把商人唯利是圖、剝削勞動人民的丑惡嘴臉鞭笞得恰到好處。
又有一次,一個資本家想當著眾人的面羞辱蕭伯納。他大聲宣告說:“人們說,偉大的戲劇家都是白癡?!笔挷{笑著說道:“先生,你現在的表演多像一個偉大的戲劇家啊!”一句話把那個資本家的臉都氣綠了。
蕭伯納不僅善于用幽默諷刺別人,還善于化解生活中的尷尬,替別人開解。有一次,一個騎車的年輕人不小心撞倒了蕭伯納,年輕人一臉惶恐,呆立在原地。蕭伯納站起身來,拍拍身上的灰,以一種惋惜的神情對騎車人搖頭說道:“年輕人,我看你運氣還不是太好,你要是把我撞死了,你就可以名揚四海了!”一場虛驚就這樣被他化解于無形之中。
最終,這位充滿幽默感的戲劇家活到94歲。也許他的機智幽默,就是他長壽的秘訣吧!
【史話趣談】
幽默,有時是一把“雙刃劍”。對于善良的人,它可以化解尷尬和誤會;對于心懷惡意的人,則可以給對方有力的回擊。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懂得一點自我調侃的技巧,在必要的時候拿自己開心一把。
連載7: “木匠皇帝”朱由校
古代帝王中也有喜歡木工制作的,甚至還成了魯班的弟子,這個人就是鼎鼎有名的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從小就心靈手巧,對制造木器興趣濃厚,凡是刀鋸斧鑿、雕刻上色,他都能毫不費力地信手拈來。他還經常自己雕刻一些小人、小玩具或是小動物,然后派太監(jiān)把這些木雕拿到市場上去賣,每次都能賣出高價。其中,他雕刻的一套《寒雀爭梅圖》的護燈小屏,竟然賣出了十萬兩的價錢,而且人人爭著要買。
明熹宗不僅雕刻一些小玩物,還親自參與建筑修造。凡是他看過一眼的木器用具、亭臺樓閣,都能照原樣制作出來。天啟五六年間,朝廷對紫禁城的三座主殿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重建工程。明熹宗皇帝親自出馬,從起柱到上梁再到外部裝飾,他都親臨現場指導,高興了還會當場脫掉外衣,挽起袖子,和工匠們一起干。
此外,明熹宗還發(fā)明了中國最早的噴泉。宮中的人都管這種噴泉叫“銅缸水戲”。當時,宮中用銅缸或木桶盛水飲用,他就在這些盛水的容器下方鑿一個孔,在里面設置機關;操作機關,缸中的水就飛散出來,瀉似瀑布,散若飛雪,最后變成一根玉柱,打擊放在缸外面的許多小木球,木球就浮在水尖上,隨著水的噴吐而跳躍不已,久久不息。每次玩這個游戲時,明熹宗都和他的嬪妃們一起在旁邊觀賞;隨侍的妃子和宮女都拍手贊嘆,對皇帝欽佩不已。
明熹宗還有許多優(yōu)秀作品,只可惜他的手藝對于治理國家毫無幫助,反而因此荒廢了太多的時間,讓身邊的太監(jiān)魏忠賢趁機篡奪了管理國家的權力,給國家造成了空前嚴重的災難。在國難當頭、內憂外患的非常時期,明熹宗卻因為不聽先賢教誨而“祖法堯舜,憲章文武”,將國事拋之腦后而不顧,唯對木活情有獨鐘,最終成了名副其實的“木匠皇帝”。
【史話趣談】
俗話說:玩物喪志。歷代多少帝王都是因為過于癡迷某種東西,從而導致國家破亡。作為一國之君有奇思妙想本沒有錯,但錯就錯在他的這種特殊的位置和身份,必須使他放棄自我的追求,否則,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卻耽誤了國事。由此我們可知,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是多么重要!
連載8:萬歷皇帝愛財如命
明神宗朱翊鈞,即萬歷皇帝,被稱為我國歷史上最貪財的皇帝。為了達到斂財的目的,他想出了許多荒唐的點子。例如,他常常找出各種借口,命令政府部門向他進貢錢財。有一次,一個妃子生了女兒,他就要求戶部向他獻上白銀十萬兩以示慶祝。公主出嫁,則要討取數十萬兩銀子作為嫁妝,若是皇子娶妻就要獻得更多。
他還大力提倡官吏們向他“進奉”,并用進獻財物的多少來衡量大臣們的忠心。誰進奉的錢多,就委以重任。當時,有個叫張鯨的太監(jiān)犯了欺君大罪,但張鯨很機靈,及時向萬歷皇帝獻上一大批金銀珠寶,最后不但沒治罪,皇帝還升了他的官!萬歷皇帝除了索要進奉外,還喜歡用克扣俸祿的辦法來懲罰官員,稍微有點兒罪過的就抄家。而且,他還把抄來的家產全部歸為己有,他曾經對身邊的太監(jiān)說,用這個辦法撈錢比從國庫里支取更容易!
萬歷三十年(1602年),萬歷皇帝得了一場重病,臥床不起,他以為自己快要死了,而自己平日的做法也遭到不少大臣的非議,想給自己留個好名聲,于是下了一道遺詔,停止向官員們索要俸祿。不料,遺詔剛剛公布,他的病就奇跡般地好了,誰知,他走下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追回遺詔。
【史話趣談】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賺錢本身并不是壞事,關鍵是方法是否正確。而萬歷皇帝的“道”卻是勒索別人的錢財,占為己有。連皇帝都這樣做,國家哪能不衰???
連載9:隋文帝是個“妻管嚴”
在中國古代,男人有三妻四妾是很平常的事情,更不用說“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皇帝了??墒怯幸晃换实?,除了皇后一人,沒有一個妃子。為什么呢?因為他是個“妻管嚴”。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懼內皇帝——隋文帝楊堅。
楊堅20歲時,娶了大將軍獨孤信的女兒,也就是后來的獨孤皇后。獨孤皇后占有欲很強,她剛嫁給楊堅時,就讓丈夫對天發(fā)誓:“一生不能與其他女人親密。”另外,獨孤皇后對楊堅看管得很嚴,不許楊堅和別的女人單獨接觸,這在當時看來可以說是極其過分的要求。因此,就連宮女們都因為害怕獨孤皇后,對楊堅避而遠之。
隋開皇十五年(595年),朝廷建造了一座仁壽宮,風景十分秀美。隋文帝便常常帶著皇后到此地居住。有一天,獨孤皇后生病了,躺在仁壽宮休息,楊堅便一個人去散步。他順著青石小路走下去,忽然看見一座小樓,門額上題著“珠璣樓”三個字,原來這是一座藏書樓。管理珠璣樓的是一個名叫尉遲珠兒的妙齡宮女,生得十分漂亮。隋文帝見了,頓生愛意,趁身邊沒人,就和宮女親熱起來,并答應賞給尉遲珠兒一串珍珠。
不料,這件事傳到了獨孤皇后的耳朵里,第二天,獨孤皇后趁隋文帝跟大臣們議事的機會,帶人趕到珠璣樓,將無辜的宮女打死了。隋文帝覺得皇后做得太過分了,一氣之下離開宮廷,獨自到岐山去散心。獨孤皇后發(fā)現楊堅不見了,忙派人連夜尋找。大臣楊素追出20多里,才追到楊堅。楊素連忙請皇帝回宮。楊堅嘆了口氣說:“朕枉為天子,卻連一個自己喜歡的宮女都保護不了!”
仁壽二年(602年),獨孤皇后病逝。隋文帝一方面為皇后辦理喪事,另一方面迫不及待地為自己選了兩名少女做妃子。一位是陳后主的妹妹,封為宣華夫人;另一位姓蔡,封為容華夫人。這位白發(fā)蒼蒼的66歲的老皇帝,終于打破了一夫一妻制,再次做了新郎。可惜這樣的艷福他只享了兩年,仁壽四年(604年),他被他的次子楊廣給害死了。
【史話趣談】
爭風吃醋的故事司空見慣,但其中揭示的時代悲劇卻是引人深思的。獨孤皇后想通過禁止丈夫和其他女人接觸的方式,獨占男人的心,可結果卻適得其反。其實,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女性的悲劇又豈止是尉遲珠兒一人,獨孤皇后對丈夫的控制欲,何嘗不是另一種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