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可以代替堅持不懈。聰明不能,因為世界上失敗的聰明人太多了;天賦也不能,因為沒有毅力的天賦,只不過是空想;教育也不能,因為世界上到處都可以見到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半途而廢。如今,只有決心和堅持不懈才是萬能的?!泵绹骷铱ㄎ摹炖倪@段話道出了堅持的重要性。
“剛進北大,沒看過《三國演義》《水滸傳》這些名著,更不知道黑格爾、康德是誰。”俞敏洪回憶他的大學生活。后來,為了和好友賭十元錢,他每天背10個小時,花了5天時間,終于把《離騷》倒背如流了。
俞敏洪說,現(xiàn)在的大學生就是太把自己當人看了,所以就承受不住打擊。“天天批評你、挑刺,哪怕是在后面說你壞話、侮辱你的這些人才是你的朋友、你的導師?!边@句話成了后來新東方里的精英人物常常拿俞敏洪開玩笑的絕妙借口。
如果說《第三帝國的興亡》是俞敏洪進入北大的第一個打擊,那么,他也絕沒想到自己最引以為豪的英語也成了他的絆腳石。
照理來說,俞敏洪高考成績斐然,英語更是不在話下,怎么會在英語上翻船?
實際上,生于城市和農(nóng)村的孩子,不說生活條件,單看教育水平,差異也是非常大的。俞敏洪受的是應試教育,書面成績雖然優(yōu)秀,但畢竟沒有受過正規(guī)的系統(tǒng)教育,更何況在應試教育中,英語的教學也是重視卷面成績多過于聽說能力,這恰恰與英語學習的目的背道而馳。
英語系的學習自然是比較枯燥的,每天咿咿呀呀地背單詞、學語法、練聽力、說口語,這其中最讓俞敏洪頭疼的就是聽力和口語。
英語系很多課程都是全英文授課,俞敏洪聽老師講課如同聽外星人說話一樣,看著老師的嘴巴一張一合,發(fā)出來的卻是自己聽不懂的聲音,明明似曾相識,卻又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這感覺就好像上了大街,一眼看見個長得挺眼熟的人,興高采烈地跑過去,攔住人家了,卻忽然記不起名字來,笑容便僵住了。
老師看見俞敏洪每天都帶著一張好像被冰塊凍僵了的臉來上課,卻不知道自己就是那個大冰塊。
更糟糕的是,英語系是小班授課,一個教室可能就三四十來個人,或者更少,一旦點名發(fā)言,那是逃都逃不掉的。
即使是現(xiàn)在,俞敏洪一張嘴依然是一口江陰風味的普通話,更不必說當年了;而普通話尚且如此,英語也就更加不可想象。課堂發(fā)言對俞敏洪來說,與其說是一場不可逃避的劫難,不如說是一次相當沉重的打擊,他那建立在優(yōu)秀的高考成績基礎上的自信,在發(fā)言中變得愈發(fā)渺小和虛無。而對于授課老師來說,則只能無奈地聽完,然后對俞敏洪說:“你除了俞敏洪三個字能聽懂外,恐怕什么也聽不懂了吧?!?
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俞敏洪的耳朵已經(jīng)習慣處理羨慕和贊揚的信息,聽到久違的批評,差點當場“死機”。重新啟動之后,俞敏洪立刻采取措施,恢復系統(tǒng),正常運作。
讓內(nèi)心澎湃起來
所有成功的人,最初都是從一個個小小的信念開始的。信念是所有奇跡的萌發(fā)點。俞敏洪開始瘋狂地努力訓練自己的聽力,使用的工具很簡單——一臺小小的收音機。
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