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封建社會初期的特征(5)

日本歷史 作者:(日)井上清


公家階級的懷古精神,也促成卜部兼芳對《日本書紀》的注釋《釋日本紀》(13世紀后期完成?)及僧人仙覺(公元1203—?)的《萬葉集注釋》及其他古典書注釋的創(chuàng)作。這些書籍對后世學(xué)術(shù)研究是有很高價值的。但從其精神境界而言,卻沒有新的創(chuàng)造。武家雖然還未發(fā)展到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學(xué)術(shù)著作,但北條泰時的下一任的“執(zhí)權(quán)”北條時賴,卻想從中國的政治書中學(xué)到從政方法?!皥?zhí)權(quán)”北條義時之孫北條實時(公元1224—1276年),在武藏國金澤的稱名寺中建立金澤文庫,收藏了漢文和日文書籍。

在古代末期的文化中開始嶄露頭角的群眾,在12—13世紀以后的文化中,不僅多次出場,而且在文化創(chuàng)造上也直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例如,描寫從平氏全盛時到其沒落的全國性戰(zhàn)亂歷史的戰(zhàn)爭題材文學(xué)最高峰的《平家物語》,就有貴族、武士和群眾等各個階層出場。據(jù)說,該書的藍本是貴族出身的信濃國的前司行長(13世紀初人)所著,并由名為“生佛”而出生于東國的盲琵琶琴師進行說講的?,F(xiàn)存的《平家物語》,是在武士與群眾(主要是名主階級)之間彈著琵琶說講該故事的過程中,不斷加以修改而成的。在這個意義上,《平家物語》的完成,群眾也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因為《平家物語》不是單個人讀的讀物,而是給匯集在一處的多數(shù)人聽的故事,這一點又成為夾雜著很多出自漢文和佛經(jīng)的漢語、強而有力并有韻律從而得以完善前所未有的日語與日文形式的條件,構(gòu)成故事基調(diào)的思想,雖是“盛者必衰之理”的佛教與貴族的無常觀,但它卻正確地描寫了在革命動亂中的各階級和人物,它并沒有以單純的末法思想的哀傷作為故事的終局。其所以如此,大概還是因為它是在充滿生活氣息的群眾社會中間被創(chuàng)造、被說講以及被接受的吧。

民族的新佛教與神社信仰

在宗教方面,貴族佛教衰落,以武士和群眾為基礎(chǔ)的新佛教和神道勃興了。平安貴族的凈土信仰只是在開始時主張“現(xiàn)世就要沉浸在極歡樂氣氛中”。12—13世紀以后的貴族,卻再也不做這樣指望了。只有屬凈土信仰的一個方面的末法思想,才有了如上所述的深刻化。與此相反,出自于美作國土豪之家的法然(公元1133—1212年),開始時曾在延歷寺修行,因其戒律與教義太繁瑣,并因無力解決群眾現(xiàn)實的苦惱而失望,不久,他就開創(chuàng)了凈土宗,倡導(dǎo)只念佛,即使不做其他方面修行也能升入極樂世界這樣一種“專修念佛”的教義。其弟子親鸞(出身不明,公元1173—1262年)則又將其進一步發(fā)展與深化。他們的教義使得在接連不斷的戰(zhàn)爭災(zāi)禍中,不得不深刻考慮生死問題的武士以及為剝削與壓迫所苦的群眾所信仰,就是在宮廷也接連出現(xiàn)女官皈依于這一主張“婦女成佛”著者注:奈良朝以前的國家佛教,從未提出過每個人的信教得救問題。后來天臺與真言二宗才提出婦女罪惡深重,因而不能成佛(得救成佛)。在平安時代末期的凈土信仰雖有過“婦女成佛”的教義,但卻附有條件,即婦女成佛是極其困難的。另外,因為婦女被看成是罪惡深重的,所以任何宗派都不許僧侶娶妻。

的教義的。但因受宮廷與舊佛教壇的迫害,公元1207年法然被流放到讚岐,親鸞則被流放至越后。后被赦免,法然回到京都,親鸞則到常陸,在東國農(nóng)村生活了20年左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