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尖子生為什么有特權
說到尖子生,你的第一感覺是什么呢?他們高高在上?他們很聰明?還是他們身上有我們不具備的優(yōu)點?或者在你的眼里他們與我們根本沒什么區(qū)別,只不過他們得到的關注更多一些,更招老師和家長的喜歡而已?又或者他們只是一些學習的機器,你根本不屑于與他們“同流合污”?
無論你對尖子生的看法如何,有一點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尖子生就是受學校重視、招老師喜歡、被同學羨慕。他們無論走到哪里都是焦點,都是榜樣,不管你承不承認。父母無時無刻不在希望你也能成為榜樣人物,因為那樣的話不但你可以享受到萬人矚目的榮耀,為自己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他們也會因你而自豪的。
尖子生不僅是焦點,是榜樣,還能處處受到關照,比如老師的免費“小灶”,學校的格外優(yōu)惠。曾有一所學校實行了這樣一項針對尖子生的優(yōu)惠政策:凡是月考或其他大型考試,分數在前十名的學生可任意挑選座位,如果住??梢噪S意要求調換床鋪,還可以優(yōu)先去食堂打飯,甚至可以不參加體育鍛煉。還有一些學校不但為尖子生提供免費套房,套房里窗明幾凈,陽光充足,設備也相當豪華,而且為每名尖子生提供了手提電腦。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學校里的年輕老師,卻只能兩三個人擠在一間十多平方米的宿舍里。
近幾年來,中學之間,尤其是一些重點中學為了提高自身知名度,對優(yōu)秀生源的搶奪越發(fā)激烈,甚至到了不惜代價的地步,所開出的條件也一個比一個優(yōu)厚:你免學費我就發(fā)高額獎學金,你補貼生活費我就提供單間宿舍,真不知這種你搶我奪的手段還要持續(xù)到什么時候。
我們不禁要問了:各校在搶奪這些尖子生的時候所開出的條件又是哪里來的呢?這樣做是不是損害了大多數普通學生的利益呢?這樣做的結果到底又會對尖子生有多少好處呢?顯然,這些疑問無人能解,也無人愿意解,搶奪優(yōu)秀生源的大戰(zhàn)每年都在上演。
難道我們的教育機構就沒想過那些“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尖子生會因為享受的特權多了而養(yǎng)成驕橫跋扈、唯我獨尊的性格嗎?這對他們的將來會有什么影響呢?恐怕他們春風得意慣了就變得經不起挫折和打擊了吧?尖子生因壓力導致的心理問題進而影響到學習的案例也不是沒有,這難道還不能引起我們的警惕嗎?
不管學校對尖子生采取什么優(yōu)惠措施,不論我們是尖子生也好,普通生也好,希望我們都能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健康的身體條件,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向上的生活方式,這才是我們健康成長的關鍵。希望我們調整好心態(tài),健康、積極、陽光地面對每一天,讓自己擁有健康的人生價值觀。 2.尖子生就是高分生嗎?
提到尖子生,很多人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學習成績好,學習用功,學習不用老師、家長操心,最明顯的特征就是高分。事實真如人們所想嗎?真正的尖子生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最近有人在小學生和老師中進行了一項抽樣調查,目的是了解一下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心目中,尖子生到底是一種什么形象,他們又是如何理解尖子生的。
學生心目中的尖子生學生甲:我心目中的尖子生首先要學習成績好,學習態(tài)度認真,比如能主動進行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有獨特的學習方法,同時還能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
學生乙:我覺得尖子生不僅僅要學習成績好,還要各方面都比較突出,有廣泛的興趣愛好,比如博學廣讀,懂得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還要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
學生丙:我覺得尖子生不應是只會讀書,或者只是成績好,他們還應該更有主見,更有幽默感,他們在學習好的同時還能對一些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品學兼優(yōu),還能積極幫助其他同學,要在同學中有人緣。
老師心目中的尖子生老師甲:我心目中的尖子生也不僅僅是成績好那么簡單,他們首先要有自己的特點,要會學習,會聽課。尖子生聽課的狀態(tài)應有自己的特點,比如眼睛緊隨老師,對老師所講的內容能從表情上給以回應,而且要有超強的理解力,就是在課堂上能與老師形成呼應。
老師乙:我認為尖子生除了學習好,能力也很重要,比如自主學習能力、勞動能力、閱讀能力等方面,總之,應是一個綜合能力比較強的同學。
老師丙:尖子生最應具備的首要條件是自信心。自信心強的同學敢于在老師和同學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另外,尖子生不應僅了解課本知識,只掌握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能成為尖子生的,他們還應廣泛閱讀課外書籍,知識面廣,對綜合知識的掌握要比其他同學多得多。
總之,不管是同學還是老師,他們眼中的尖子生絕不是簡單的“書呆子”、考高分,而是綜合能力高的學生。
雖然尖子生是一個動態(tài)的、廣泛的概念,很難用一句話來準確概括,但在大多數人的眼里,尖子生大多是學習成績好、長期穩(wěn)定在班里的前幾名、長期受到老師關注和特殊關愛、身上承載著父母及家人的無限期望的那部分孩子。
雖然每個人的潛力不同,我們學習的目的也有很多種,可能我們學習并不僅僅是為了好成績,因為好成績并不能說明將來一定有好作為,但是,在目前這種應試教育的機制下,好成績可以讓你考上好大學,可以讓你接受更好的教育,可以讓你走上社會的第一步邁得更有信心。
盡管老師、同學眼里的尖子生各有不同,但他們眼中的尖子生必備的一個最基本、最現(xiàn)實的條件都是:學習成績好。因此,作為學生,我們必須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不要為自己成績不好找借口,而是找原因,找成績不好的原因,找如何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比如是自己上課不認真還是學習方法不對?或者是書看得太少?……但千萬不要認為自己腦子笨,或者別人天生就聰明。要知道,智商這東西每個人都差不太多,天才和蠢材只限于很小的一部分人。
所以,面對尖子生,我們要做的就是樹立起自己的信心,認準目標,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往前沖。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不懂就問,問老師,問同學,不管是尖子生還是一般同學,都可以成為我們虛心求教的對象。記住,只要我們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提高成績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3.尖子生與普通生的區(qū)別在哪里?
上高二的李佳最近很苦悶:大家都在同一個班學習,同一個老師教,一樣的上下課,可有的同學怎么就成了尖子生呢?如果是因為方法的問題,那尖子生的方法除了預習、上課專心、下課復習、善于總結還有什么特殊的呢?如果是因為勤奮,那要勤奮到什么程度呢?是不是經常開夜車就叫勤奮呢?這真的跟成績有關系嗎?尖子生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或者是與智力、接受問題的能力有關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是不是尖子生是必然的呢?
每每想到這里,李佳就很沒有信心,自己天生就不是尖子生的料嗎?再怎么努力也沒有用嗎?可是,我真的很想努力學習提高成績啊,我還想去沖本科的分數線呢!我該怎么學才能縮小與尖子生的距離呢?俗話說得好,“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能看到多遠,就能走到多遠”。人的潛力是巨大的,只要我們自己不放棄,只要我們不失去信心,只要還有一線希望,我們就會有成功的機會!這一點我們一定要堅信!
其實,尖子生與普通生在智力上是沒有區(qū)別的,甚至有的尖子生的智商還沒有普通生的高,所以,我們不應該懷疑自己的智力水平,還是從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思想上找原因吧。
一般來講,尖子生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的生活習慣都非常有規(guī)律,在學習上都有一套比較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時善于總結經驗,能夠巧妙地學習,科學地記憶,從而使自己的知識掌握得更牢固,學得也更透徹,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尖子生往往都具有很好的心理素質。
自我意識是依據自己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的發(fā)展而形成的有關自己的情感和態(tài)度。研究實踐證明,正確的自我意識能夠增強自信心,如果一個人形成了正確的自我意識,那么他必然是充滿自信的,目標是明確的。2003 年考入北京大學的于巖,2004 年考入清華大學的皇甫潔瓊,各方面發(fā)展都十分平衡,她們的人生定位是做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大學定位就是北大、清華。高中三年,她們的自我意識相當強,意志相當堅強,最后以高分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
尖子生都有一套比智商更重要的學習方法,生活上也很有規(guī)律,比如什么時候該干什么,什么學科用什么樣的學習和練習方法等。一個人的智商具有先天的因素,但學習方法卻是后天總結發(fā)現(xiàn)的。一般來說,學習成績好的同學,都很注重學習方法。比如:玩要玩得痛快,學要學得輕松。一句話:學會學習。
研究結果表明,心理素質好的同學,學習成績進步就快,也能夠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輕輕松松學習,輕輕松松奪魁。比如,年考入清華大學的張一凡;2006 年考入北京大學的歐陽;2007 年的甘肅理科狀元雷鈺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高考試題都是課本上的重點、難點和知識點的翻新與運用,也就是說,如果你抓住了課本,把課本知識掌握得透徹了,不就等于抓住了高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