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
這本書彌足珍貴。
主人翁是一個老勞模,一位老人大代表,一名老共產(chǎn)黨員。這是一個農(nóng)家女兒的六十年,也是共和國的六十年。
申紀蘭,作為全國唯一一位從第一屆到第十一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在這本名為《忠誠》的書中第一次比較完整地述說了她從一個農(nóng)家女兒到勞動模范再到人大代表的人生歷程,也記錄了我們的祖國從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到社會主義新中國再到屹立東方的現(xiàn)代化強國的發(fā)展歷程。
西溝是她的標志,勞模是她的身份,人大代表是她的責任。
上世紀五十年代,一個二十幾歲的農(nóng)家女兒,當農(nóng)業(yè)合作社副社長,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當全國勞模,當全國婦聯(lián)執(zhí)委,出席世界婦女大會,受毛主席接見,被周總理請到家里做客,一步一步帶領西溝人開山、種樹、致富,巨大榮耀融入巨大的責任,黨的不盡恩情化成永恒的信仰。
“沒有在舊社會活過的人,很難理解我心中的恩情,也不會想到我們這個國家是怎走過來的。我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我就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我當這個干部,就得為黨為國為人民服務。我還是那句話,你要有私心,就不要當干部;你要當一名共產(chǎn)黨員,就要為人民服務。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唯一標準就是你干的事情,哪個對,哪個不對,才能總結出你自己這一生到底是甚人,是為人民,還是為自己了,是一心向黨,還是私心太重,最后的結果就在這個上邊哩?!?
這就是申紀蘭,她很樸素,走路快,做事快,不講多高深的話,卻六十年不改本色,六十年勤勤懇懇,六十年艱難跋涉,詮釋著一個共產(chǎn)黨員對黨的忠誠。
我和申紀蘭同志相識已三十七年,她是一位讓我敬重的人,在十一屆全國人大我們又有緣在一個代表團,往事新情,讓我難以忘懷。
1974年,我從內(nèi)蒙古調回山西省委工作,妻子調山西省婦聯(lián)機關。申紀蘭同志以其聲望時任省婦聯(lián)主任,但大部分時間仍在基層,并不駐機關辦公。當時“文化大革命”還未結束,各方面很不正規(guī)。我們由外地調來,第一件頭痛的事就是沒有住房,孩子又小,四處奔波借住,十分狼狽。老申知道了這件事,找到我妻子說:“我這個主任關心干部不夠,讓你們?yōu)殡y。不要費勁了,你們小兩口和孩子就住在我的辦公室吧。反正那房子長年空著,也是浪費?!闭f著拿出了鑰匙。我們再困難,也不敢接這把鑰匙呀。但心里一直熱乎乎的,多年以后還常記起。
還有一件事。當年申紀蘭參加各種會議活動較多,機關常要代她填表,當時她從省到縣已兼有多種職務,有各種頭銜,但她每次都要叮囑工作人員:“前面那些填不填都行,村支部書記這個職務一定不要落下?!彼且粋€不忘本的人,常說,勞動模范離開了勞動還算什么勞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