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節(jié):亞洲的宗教及相關(guān)文化(16)

亞洲史 作者:(美)羅茲·墨菲


教友們,你們沒有母親或父親關(guān)心你們。如果你們不彼此關(guān)心,還有誰會關(guān)心你們呢?教友們,關(guān)心我的人應(yīng)該去關(guān)心患病者。

出處:A.L.Basham,TheWonderThatWasIndia,3/e.

佛教教導(dǎo)

《道德經(jīng)》很難領(lǐng)會,它的很多章節(jié)充滿神秘感,引人遐想。下面是幾個例子。

?誗有物渾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誗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誗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胖茷榈勒?,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誗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無為而成。

?誗渙若冰將釋,敦兮其若樸。

比老子晚200年的莊子用道教的典型觀點論述福與禍、生與死。以下節(jié)選自《莊子》。

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鞜o為以之清,地?zé)o為以之寧?!钀汉踔f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出處:《道德經(jīng)》,卷上第25章、卷上第4章、卷上第3章及卷下第28章、卷下第10章、卷上第15章;《莊子》,養(yǎng)生主篇、至樂篇、齊物論篇、知北游篇。

印度中部桑奇的大窣堵波(佛塔),由阿育王于公元前3世紀(jì)始建,阿育王死后100年內(nèi)擴(kuò)建,增加了外圈和入口通路。佛塔形狀代表宇宙及巨大蒼穹。上方三層式小結(jié)構(gòu)成為由印度傳至中國、朝鮮和日本的大乘寶塔形式的基礎(chǔ)。(GovernmentofIndiaTouristOffice)

下面幾個片斷是專門選來說明印度教從吠陀時代以來的演進(jìn)。第一部分選自《黎俱吠陀》,讀者不妨將它與《創(chuàng)世記》和《約翰福音》中的基督圣經(jīng)記述進(jìn)行比較。

我要贊揚勇敢的因陀羅,

他立下豐功偉績,用雷霆做武器,

他殺死天龍,劈開大山之腹,

放出水來,澆灌大地。

因陀羅,當(dāng)你挫敗巫師奸計,

殺死世上第一條龍,

創(chuàng)造出陽光、天空和黎明,

你發(fā)現(xiàn)無人能敵你的神勇。

初,普天之下,流水無光,

四海之內(nèi),黑暗茫茫,

終于,他出世了,站了起來,

一絲不掛,挺立在生育他的烈火上。

何人知曉,何人敢說,

創(chuàng)世源于何處?創(chuàng)世怎樣發(fā)生?

創(chuàng)世之后才有神靈,

誰能確知世界如何降臨?

以下選自《奧義書》:

“拿一個榕樹果來。”

“拿來了,先生?!?/p>

“打破它。”

“打破了,先生?!?/p>

“你看見什么?”

“小小的種子,先生?!?/p>

“弄碎一粒?!?/p>

“弄碎了,先生?!?/p>

“你看見什么?”

“什么也沒有,先生。”

“朋友,你看不出來的才是精髓,

巨大的榕樹就在那個精髓里?!?/p>

那就是真實,那就是自己,你就是那個自己?!?/p>

騙人者只能騙自家;

有能力統(tǒng)治世界者,

則永遠(yuǎn)只能是那個他。

眾生興起又衰亡,……

唯獨他立于所有生靈后,創(chuàng)造著世間一切,

他活在所有人內(nèi)心深處。

以下選自《薄伽梵歌》:

誰說這個殺戮,那個被殺,那他就絲毫未理解。

它既不殺戮,也不會被殺;

它從未出生,從不氣餒,永不夭折。

它,未生、不死、永恒、古老,

即使肉體被毀,也不會死滅。

盡自己的責(zé)任,哪怕不勝任,

也比完美盡他人之責(zé)更令人高興。

履行自己的責(zé)任盡心而死,是樂趣,

做他人該做的事,必帶來憂慮。

出處:A.L.Basham,TheWonderThatWasIndia,3/e.Copyright?1968.ReprintedbypermissionofMacmillan,London,UKandDr.MrsN.C.Basham.

專題2-1

絲綢國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