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對每一樁生意運作中的時勢、商情都有充分的了解,他在生意風險中總能有“刀頭上舔血”的非凡勇氣。這種勇氣不是憑借一時的沖動,也非魯莽行事,它是對一種決策的深思熟慮。所謂“兩利相權(quán)從其重,兩害相權(quán)從其輕”。
所以,胡雪巖才能在各個機會來臨時勇敢地把握住,并能穩(wěn)賺巨額利潤。
當初他借著小刀會起事,從生絲生意中大賺了一筆,這是胡雪巖自立門戶以來的第一筆大宗生意。胡雪巖為了把這筆生意做成,曾調(diào)集幾十萬兩銀款,其中大部分都是向錢業(yè)同行借貸的。
試想一下,如果這次胡雪巖的判斷出了差錯,或者生絲已堆積了三個月,利息已吃進去了幾千兩,忽然清朝政府市禁大開,絲價大跌,恐怕這次就是胡雪巖商戰(zhàn)的終結(jié)了。然而,結(jié)局卻甚為圓滿。
在這場生意中,體現(xiàn)了胡雪巖勇智兼顧、智義結(jié)合的經(jīng)商頭腦。胡雪巖從官場、洋場和江湖朋友處得來的消息全都千真萬確,沒有出現(xiàn)任何紕漏??偠灾@是由于胡雪巖事先掌握了充足真實的市場信息,才使得他的這一決斷最終變成了白花花的銀子。
用胡雪巖自己的話來說:不冒風險的生意人人會做,如何能夠出頭?從某種程度上說,凡是能夠帶來滾滾財源的機會都有可能包含著風險因素。比如胡雪巖要學山西票號借款給那些調(diào)補升遷的官員,表面看來似乎沒有什么風險,而事實上仍然擔著風險。因為這些新上任的官,有可能會在途中或上任不久而遇難,比如病死、丟官、死于兵荒馬亂之中,那借出去的錢豈不是血本無歸了?
如果做一件事情,需要你承擔很大的風險,甚至要遭遇“翻船”落水的危險,可能還要賠上老本,即使手段再高明的商人也得思量思量,斷然不敢貿(mào)然出手。然而,如果有過硬的靠山作擔保,在關(guān)鍵的時候能助你一臂之力,起碼不至于賠上身家性命,冒險也未嘗不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正是因為他們沒有為自己擔保的靠山,根本就冒不起這個險。
胡雪巖從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就在于他能夠巧妙地借助官場靠山的保護,抓住了一個又一個發(fā)展機會。換言之,就是因為胡雪巖有過硬的靠山做其生意的庇護傘,所以他才敢豪情萬丈地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