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做人難,難做人”

張口閉嘴的學問 作者:忠實


言語是人們性格品質(zhì)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形式,一個說話極隨便的人,會給人一種沒有責任心的印象。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多言不如多知。即使千言萬語,也不及一件事實留下的印象那么深刻。多言是虛浮的象征,因為口頭慷慨的人,行動一定吝嗇。有道德的人,絕不泛言;有信義者,必不多言;有才謀者,不必多言。多言取厭,虛言取薄,輕言取侮。保持適當?shù)木}默,你定會獲得人們的尊敬。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一個懂得語言藝術(shù)的人,一定是一個懂得如何做人的人。

在各種場合,能言善道是人們獲得成功的一件強有力的武器。但是,成功的人,并非都是因為能言善道。正如俗語所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樣,很多人的失敗,往往就是因為不能控制自己的嘴巴。事實上,上天賜給你說話的能力,但又沒教你說話的技巧。能力雖然是上天賦予的,但技巧要靠后天的努力才可得到。

話說得太多意味著什么?一是思路不清;二是信心不足。一個思路不清晰的人,很難讓人信任。連自己的事情都搞不明白,如何幫助人家去做好事情。如果思路是清晰的,但話太多,表明這個人信心不足,信心不足的原因只有一個,即他所說的不像他所描述的那樣好,但他又想盡力讓人相信他說的話。

在陌生人面前,或者有智者在座時,如果話說多了,便是不打自招地暴露了自己的弱點,也失去了一個獲得智慧和經(jīng)驗的機會。話要說得少而且說得好。因此,在我們的人生中,有兩種訓(xùn)練是不可少的,那就是沉默與優(yōu)美而文雅的談吐。如果我們沒有機智的談吐,又不會適時沉默,是很不幸的。我們常因說錯話而后悔,所以,當你對某事無深刻了解的時候,最好還是保持沉默!

善于言談不容易,然而語言又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因此,要能達到雙方溝通的效果,說話就必須有要領(lǐng),否則就會有“做人難,難做人”之苦。那么,要如何說話呢?

(1)言必契理。有的人見到老農(nóng),就說如何種植稻谷蔬菜;見到商人,就說出一套生意經(jīng);見到工人,就說各種工藝技巧。這表示其說話能契合各種時機,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言論合理,也就是契合道理。

(2)言可承領(lǐng)。如何讓別人接受我們的言論呢?對人要多說好話,不要吝于贊美是很重要的。此外,即使說好話也要能適時適地,簡潔透徹明了,讓人心生歡喜,從而接受我們的美言。否則,有好話不能使人領(lǐng)受,豈不可惜!

(3)言則守信。言而無信,如何立身?所以,說話要有信用。當然要讓人相信我們的言說,人格必為人所肯定。

(4)言無可譏。我們所說的話要圓融,令人無懈可擊。要慎言,不可一知半解就隨意發(fā)言,讓人有譏諷的口實。什么話可以讓大家接受、歡喜而不譏諷呢?那些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言論,才能不為人所譏諷。

另外,如果你能把握好心態(tài),掌握以下說話技巧,就能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了。

急事,慢慢地說;大事,清楚地說;小事,幽默地說;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沒見證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地說;開心的事,看場合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別人的事,小心地說;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么說;現(xiàn)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

切記:

(1)觀點可以重復(fù)三次,但要變換形式說出來;

(2)在傾聽后提出解決方案,不在細枝末節(jié)上浪費時間;

(3)說出要說的話,不應(yīng)該說的話一定不能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