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倡導并參與全國運動會(1)

中國奧運先驅張伯苓 作者:孫海麟


作者:孫海麟/主編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張伯苓是舊中國舉行的七屆全國運動會的積極倡導者和參與者,在這七屆全國運動會中,他一直擔任大會總裁判,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他對規(guī)范近代中國體育運動,制訂裁判規(guī)則,培養(yǎng)裁判隊伍,都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清末時期,中國近代體育主要是以兵操為代表的學校體育,社會體育很少。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在北洋大學堂總辦王少泉、總教習丁家立的倡議下,邀請?zhí)旖虮毖笏畮煂W堂、武備學堂和電報學堂等代表隊,在天津舉辦了全國最早的一場校際競賽。1902年,天津又舉行了全國最早的各校聯(lián)合運動會。此后,煙臺、浙江、長沙、南京等地相繼舉辦校際運動會。

1907年,張伯苓帶領學生參加了天津基督教青年會在南市舉行的運動會,其中一名學生取得了跳高第三名。不久,在張伯苓的倡導下,私立南開中學堂舉辦運動會并附設津埠小學運動會,專約全市各小學校學生到會比賽,優(yōu)勝者由南開備贈獎品。從此,改變了小學體育競賽無人問津的狀況,活躍了天津小學體育運動。

1910年10月18日,時任天津基督教青年會董事的張伯苓,與北京青年會總干事格林、上海青年會體育干事埃克斯納等人,共同組織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學界運動會。這次運動會有華北隊20人、上海隊40人、華南隊28人、吳寧(蘇州、南京)隊31人、武漢隊21人,共計140名運動員參賽,每日觀眾4萬余人。比賽項目主要有田徑、足球、網(wǎng)球、籃球四大項。田徑分高等組分區(qū)賽、中等組分區(qū)賽和全國各校聯(lián)合賽三種。計分方法為,第一名5分,第二名3分,第三名1分。各項總計得分最高的隊奪得冠軍錦標,獎勵一座銀杯,單項前三名者依次獎勵一面金、銀、銅牌。辛亥革命后,這次運動會被追認為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它已具有近代大型運動會雛形,為以后歷屆全國運動會奠定了基礎。

第一屆全國運動會成功舉辦后,張伯苓、王正廷等又開始積極籌辦第二屆全運會。由于沒有政府支持,他們只得再與一直熱衷發(fā)展中國競技體育的基督教青年會合作。1914年5月21日至22日,張伯苓等聯(lián)合北京體育競進會名譽秘書、北京基督教青年會干事、美國人侯格蘭德(A.H.Hougland),在北京舉行了第二屆全國運動會。運動會參賽者分東、西、南、北4部,東部(華東)選手50余人,西部(華西)選手30余人,南部僅有來自香港的2名網(wǎng)球選手,北部(華北)選手50余人,運動員共140余人,全部為男性。選手都佩有黃、紅、綠、白不同顏色的標帶,用以區(qū)分不同的地區(qū)。本屆運動會的比賽項目參照遠東運動會確定為田徑、足球、籃球、隊球(排球)、棒球和網(wǎng)球6項。田徑賽每項取前3名,計分采用“三、二、一”制(全能采用“五、三、一”制);網(wǎng)球第一名3分,第二名2分;其余球類項目只取第一名5分。比賽結果:華北隊獲得田徑、籃球、棒球、隊球及網(wǎng)球雙人錦標,華東隊獲足球錦標,華南隊獲網(wǎng)球單人錦標。

1924年,身為全國業(yè)余運動聯(lián)合會會長的張伯苓聯(lián)合武漢體育界人士,共同籌辦了第三屆全國運動會。運動會于5月22日至24日在湖北武昌舉行。當時的湖北督軍是北洋直系軍閥肖耀南,為了撈取政治資本,他對這屆運動會表示了支持,撥款修建了運動場和游泳池。這次全運會分華東、華南、華西、華北和華中5個代表團,香港及南洋的華僑亦派有代表參賽,運動員達300余人。比賽項目中男子增加了游泳,另有拳術、體操等表演項目。這屆全運會第一次有女運動員參加,項目為籃球、排球、壘球,均為有獎品而無錦標。這次全運會第一次設立了團體操表演,第一次把“碼”制改為“米”制作為丈量單位。各大區(qū)在賽前舉行過30多次預選賽。運動會受到遠東運動會的影響日趨正規(guī)化。在總裁判長張伯苓的提議下,除游泳和棒球有幾名外國人擔任裁判外,其余工作人員全是中國人,可稱之為中國人自己舉辦全運會之始,反映了“五四”運動后從外國人手中奪回體育主權的斗爭已初見成效。比賽結果:華東得足球、棒球、網(wǎng)球雙人錦標;華北得田徑、籃球、網(wǎng)球單人錦標;華中得游泳錦標;華南得足球錦標。因華北獲田徑錦標,依競賽規(guī)程規(guī)定,華北隊獲本屆全運會總冠軍。

1924年,中華全國體育協(xié)進會成立后,曾確定每兩年舉辦一次全國運動會,并在第三屆全國運動會后,議定1926年舉行第四屆全國運動會。但終因北伐戰(zhàn)爭的爆發(fā)而未能實現(xiàn)。后又議定1929年10月在廣州舉行,不久又接到國民政府訓令,決定這屆運動會與1930年4月至11月在杭州舉辦的西湖博覽會同時舉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