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康生推波助瀾加害李立三(1)

李立三之謎 作者:李思慎


1935年,李立三又與王明結下了新怨。

話還得從頭談起。

在反李立三斗爭中,康生由于反戈一擊有功,搖身一變又投入到王明的懷抱。由于他善于拍王明、米夫的馬屁,在四中全會上,當上了中央組織部長。四中全會之后,僅僅一年多時間就發(fā)表20多篇文章,宣傳王明思想。但是,錯誤的決策,給中共帶來嚴重后果,黨中央在上海連個落腳地都沒有。康生為找個安全地方,決定走王明的路,于1933年7月帶著老婆曹軼歐、小姨子蘇枚離開上海前往莫斯科,一頭扎進米夫、王明的腋下,緊跟王明的指揮棒轉(zhuǎn)。不久便被任命為中共中央駐共產(chǎn)國際代表團副團長。

康生到莫斯科后,對王明竭盡吹捧之能事,特別是1935年7月25日至8月25日在共產(chǎn)國際召開第七次代表大會期間,表現(xiàn)得更加露骨。

由于當時,中共中央正在長征途中,中斷了與共產(chǎn)國際的聯(lián)系,國內(nèi)無法派出代表去莫斯科出席會議,只有在莫斯科的中國同志出席。李立三也作為代表參加會議。

在大會開幕之后,中共代表團20多人在一起舉行慶祝宴會??瞪鷰ь^舉杯,提議為王明提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而干杯,并向王明歡呼。宴會后,王明與康生沆瀣一氣,策劃了一個篡黨陰謀,指使幾個人發(fā)起倡議,以出席共產(chǎn)國際七大的中共代表充作代表,召開“中國共產(chǎn)黨臨時代表大會”,企圖讓這次非法的“臨大”,選舉王明為中共中央的總書記。有兩個人拿著草擬的“倡議書”去找李立三簽名,讓李立三也作為發(fā)起倡議人之一。李立三認為,盡管中共中央暫時失去了與共產(chǎn)國際的聯(lián)系,但是中共中央及全黨都是在國內(nèi),在莫斯科的少數(shù)黨員,是不能代表中國共產(chǎn)黨的。他嚴詞拒絕在倡議書上簽字,并向其他同志揭穿了這個陰謀。結果,這個倡議遭到多數(shù)人的共同反對,迫使王明假稱自己不知道此事,還假惺惺地對發(fā)起人作了批評,使王明的陰謀未能得逞。這件事引起王明對李立三更加恨之入骨。

盡管王明想當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陰謀遭到了失敗,但康生后來在向人作介紹時,仍然肉麻地稱“王明同志是我們的總書記”。特別是在1936年7月1日舉行的慶祝中共成立15周年宴會上,康生連連舉杯,衷心祝?!巴趺魍旧眢w健康”!并帶頭高呼:“王明同志萬歲!”

1936年,斯大林借1934年發(fā)生的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基洛夫被暗殺身亡事件,掀起了一場“鎮(zhèn)反肅托”運動??瞪c王明商量,這是他們排除異己的“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們立即在“柳克斯”招待所召開會議,宣布:“我們也要搞運動,也要把我們黨內(nèi)的奸細、叛徒、漢奸、壞人來一次徹底清理?!彼麄儼阉麄兯J識、所了解的、一道工作過的,或被他們利用過的特別是過去曾給他們提過意見的中共黨員,一個一個地扣上“叛徒”、“特務”、“漢奸”或“反黨嫌疑分子”的帽子。不少人就這樣無端地被康生、王明送交蘇聯(lián)保安機關,關進監(jiān)獄,流放西伯利亞,甚至被處死了。李立三當然也難逃這一劫。

1937年夏天,李立三在上班途中把一個“公文包”遺失在電車上,第二天就從車站工作人員手中找回來,里面并無重要文件。但是,此事終于被王明“抓”住了。他趁機借題發(fā)揮,大做文章,硬說李立三泄露了共產(chǎn)國際的重大機密,抓住不放,多次召開會議給予嚴厲批判。

不久,又發(fā)生了一件工作責任事故:外國文工人出版社中文部在出版共產(chǎn)國際七大文獻時,印刷廠排字工人在“七次大會”一詞中,錯將“大”字排為“犬”字。兩字詞意不同,寫法上只差一點。校對員發(fā)現(xiàn)后向李立三作了匯報。李立三經(jīng)過認真調(diào)查,確認是一個偶然錯誤。原因是當時有一個學徒工把鉛字分格放進字盤時,錯把“犬”字放入“大”字格里,排字工人沒有發(fā)現(xiàn),偶然弄錯。所以只限于在生產(chǎn)會議上向這個工人提出批評而已。王明、康生得知后,更是抓住這個問題,不依不饒,借題發(fā)揮,小題大做,提到階級斗爭的高度,說是故意所為,定性為一起反革命事件,要追究李立三的政治責任。

康生知道王明對李立三有一箭之仇,為討好王明,又對李立三下了毒手。對李立三橫挑鼻子豎挑眼,百般刁難。有同志見李立三的處境日益艱難,就勸他“你還不如回國去吧!落在這兩個人的手里,還能有你的好!”李立三琢磨著也有道理,拿起筆來,再次給王明、康生寫了一個要求回國的報告??瞪弥@個報告遞給王明。

王明問:“你的意見怎么辦?”

康生陰險地說:“他回國,這不是放虎歸山?這幾年,我們沒給他好氣受,他對我們肯定是耿耿于懷。這個人,不是無能之輩,萬一他將來東山再起,這對我們是很不利的。我的意見,不能讓他回去。理由嘛,他對錯誤認識還不深刻,還沒做到脫胎換骨、洗心革面。反正他的命運是在我們手里掌握著的。”

王明聽了康生的意見,深思一陣表態(tài)說:“我也是這個意思,不但不讓他走,還要讓他檢查,為什么要離開蘇聯(lián)?是不是逃避批評?”

1937年秋,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中共中央調(diào)王明、康生等回國。兩人對如何處理李立三的問題始終放心不下。李立三是前任中共中央領導人,在國內(nèi)有一定的影響。在莫斯科這幾年,王明沒有讓李立三安靜過,萬一他回國,必將后患無窮?!安荒茏屗貒笔撬麄z的共同意見。就在11月他們動身回國前夕,一方面沒有說明任何理由,宣布李立三必須繼續(xù)留在莫斯科(使李立三回國的多年夙愿完全落空了),同時,又通知蘇聯(lián)保安機關,“李立三是個托派,這是一個危險人物?!彼麄冞€向共產(chǎn)國際誣告李立三在上海時“貪污三萬美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