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理標準大討論(4)

回首1978 作者:童青林


10月9日,中共中央黨校開學。華國鋒到場發(fā)表講話說,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一個極其豐富的理論寶庫,也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他要求學員在學習中,“應當力求完整地而不是零碎地、準確地而不是隨意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各個方面的基本原理掌握起來?!彼€說,“四人幫”這一伙人搞亂了很多的基本理論問題,也把黨的優(yōu)良學風給破壞了。所以,“我們必須用大氣力把它糾正過來。我希望同志們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堅持和發(fā)揚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優(yōu)良學風。”他在講話中還表示,要組織力量研究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總結(jié)經(jīng)驗,“特別是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線斗爭的經(jīng)驗”。〔19〕

葉劍英也在開學典禮上發(fā)表了講話。他說,毛澤東在繼承、捍衛(wèi)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同時,為我們黨樹立了優(yōu)良的學風。這就是理論密切聯(lián)系實際的學風。關于理論密切聯(lián)系實際,葉劍英認為有兩層最基本的意思:“一層是:一定要掌握理論。沒有理論,一張白紙,憑什么去聯(lián)系實際呢?另一層是: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如果理論不能指導實際,不受實際檢驗,那算什么理論!決不能把理論同空談、吹牛甚至撒謊混為一談?!彼€說,毛澤東在世的時候,準備做一件大事,就是要把我們黨幾十年來的全部斗爭經(jīng)驗加以總結(jié),寫出一部黨史來。現(xiàn)在不知有多少黨史,就是沒有個正本。黨校要有黨史這個正式課程。他希望在黨校工作的同志,來黨校學習的同志,“都來用心研究我們黨的歷史,特別是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線斗爭的歷史?!薄?0〕

華國鋒或許沒有想到,他和葉劍英提出的研究三次路線斗爭歷史的要求,不久引發(fā)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這顯然是華國鋒不愿看到的,他后來因此而做了自我批評,也因此而不得不辭去中共中央主席的職務。

研究三次路線斗爭的歷史,實際上就是研究總結(jié)“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在中央黨校主持工作的胡耀邦,要求從事黨史教學的同志組成一個小組,研究這一課題。所謂“三次路線斗爭”,一次是指劉少奇,一次是指林彪,再一次就是“四人幫”。這是當時的提法,現(xiàn)在看來并不科學。劉少奇顯然不能算一次,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最大的冤案。

這里涉及一個研究的標準問題,為此,胡耀邦提出兩條原則:一要完整地、準確地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二要看實踐。

可是,對于這兩條原則,中央黨校的一些學員卻理解成兩個標準。一是毛澤東的指示;二是實踐。按照第一個標準,過去的冤假錯案也就不能平反了。

而且,中央黨校研究小組提交的有關研究三次路線斗爭史的提綱,幾乎照抄了華國鋒在中共十一大上的講話。實際上,華國鋒的講話本身就有一些錯誤的東西,尤其是肯定了“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甚至認為“文化大革命”以后還要進行多次。胡耀邦對這個提綱很不滿意。12月初,他在一次校黨委會議上提出,不要以為是中央文件,就是正確的,“這什么‘論’?。俊边@十幾年的歷史如何研究,“不要根據(jù)哪個文件,哪個領導人的講話,而應該看實踐”?!?1〕他隨即解散了這個研究小組,由哲學教研室的吳江牽頭,重新成立了一個小組。

12月9日,胡耀邦主持會議討論新的研究方案。他說,怎么研究?這里有一個態(tài)度問題,也就是方法問題。如果方法不對頭,研究共產(chǎn)黨的歷史就會失去方向。他要求采取歷史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從實際出發(fā),尊重歷史和事實。而任何脫離實際,斷章取義的行為,“都是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為了更好地研究這三次路線斗爭的歷史,胡耀邦建議先草擬一個“討論綱要”,以便進一步討論?!?2〕

1978年1月18日,吳江和其他幾個人把提綱起草好了,并送給了胡耀邦。他看過之后肯定了提綱的“路子是對頭的,只是太簡略了。”他建議再修改一下。

3個月后,第二稿拿出來了,這就是《關于研究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線斗爭的若干問題》。其中提到,1. 應當完整地準確地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包括毛主席關于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論述和一系列指示)的精神實質(zhì),來進行研究。2. 應當以實踐為檢驗、辨別路線是非的標準,實事求是地進行研究。路線的正確與否,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要由實踐的結(jié)果來證明。離開實踐或者閉眼不看歷史事實,來爭論路線是否正確,除了徒勞無益或者受騙上當以外,是不可能得到任何結(jié)果的?!?3〕

隨后,中央黨校讓在校的800名學員討論這個提綱。在討論中,出現(xiàn)了不同的觀點。有人提出,研究共產(chǎn)黨的歷史,要尊重事實,從實際出發(fā)。但也有人主張以中共“九大”、“十大”和“十一大”文件為依據(jù)評價“文化大革命”。

那么,真理的標準究竟是什么?是毛澤東的指示,還是實踐?這是真理標準大討論首先必須回答的問題。據(jù)孫長江回憶,他和吳江當時都認為,兩個標準的說法是一種誤解,是糊涂觀念,應該澄清。他們打算寫一篇文章,把這個問題講清楚。孫長江在命題的時候就強調(diào)了真理標準的唯一性。因為,“我們要解決的就是兩個標準會帶來思想混亂的問題”,所以,他們把文章的題目確定為《實踐是檢驗路線是非和真理的唯一標準》。隨后,他們又取掉了其中的幾個字,把題目改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其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不僅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是一個常識問題,而且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一種常識。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極其普通的常識問題,在30年前的中國,竟然引發(fā)了一場“真理標準大討論”。

可以肯定地說,真理標準大討論是針對“兩個凡是”的,這是當時參與者的一致看法。時任《光明日報》理論部哲學??骶幍耐鯊娙A回憶說,粉碎“四人幫”后,各行各業(yè)都開始撥亂反正,但總覺得有什么東西阻礙著這一運動的深入,大家都在冷靜地思索這個問題,后來才明白,這個“東西”就是1977年2月7日“兩報一刊”社論提出的“兩個凡是”。如果不破除“毛主席的話句句是真理”這一觀念,那么,包括“天安門事件”在內(nèi)的許多問題都得不到解決。于是,從根本上駁倒“兩個凡是”,為進一步撥亂反正制造輿論,就成了現(xiàn)實的必然要求。〔24〕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者之一、南京大學哲學系教師胡福明在談到寫作這篇文章的經(jīng)過時也說,1977年2月7日,“兩報一刊”發(fā)表社論提出“兩個凡是”后,正在全國開展的撥亂反正降溫了。當時我就意識到要批判“兩個凡是”,開始醞釀寫文章?!拔覍憣嵺`標準這篇文章,目的很明確,就是推翻‘兩個凡是’,推動撥亂反正?!薄?5〕

胡福明寫這篇文章是應王強華之約。兩人后來對文章的寫作均有回憶,但在寫作時間上有出入。據(jù)王強華回憶,他約胡福明寫這篇文章“真是很偶然的”。1977年8月,南京召開撥亂反正理論研討會,邀請《光明日報》派人參加??紤]到王強華是南京人,而且《光明日報》理論部也在為撥亂反正作輿論準備,于是,王強華就去了南京。在研討會上,胡福明發(fā)言,認為“文化大革命”期間批判“唯生產(chǎn)力論”是錯誤的。王強華覺得胡福明的思想比較解放。所以,在會議休息期間,王強華主動找到胡福明,想請他為《光明日報》哲學??瘜懳恼?,內(nèi)容是關于批判“四人幫”、從理論上撥亂反正,但沒有確定具體的題目。

“不久,大約是1977年10月,胡福明寄來了兩篇稿子,一篇是批江青提出的‘女人也是生產(chǎn)力’的,另一篇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蓖鯊娙A看了第一篇稿子后覺得沒有什么意思,認為第二篇文章立論可以,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但戰(zhàn)斗性不太強,于是就寫信讓胡福明修改?!?6〕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