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軍渡過金沙江后,紅六軍團進入格羅灣進行短暫時間的休整。這里已屬康藏高原,人煙稀少,全是藏族牧民,周圍都是高山。這個時候,紅軍雖然擺脫了敵人的“追剿”,但面前又有了新的困難,即要翻過高聳入云而又常年積雪的橫斷山脈。
對于這支部隊,比較而言,多年生長于南方的紅二、六軍團的同志們與水的關系比較密切,也不怕過河,但讓他們翻越終年積雪、嚴寒冰冷的高山,那將是非常艱苦的事情。所以,為勝利爬過雪山,紅二、六軍團在格羅灣休整幾天:一是要解除連續(xù)作戰(zhàn)的疲勞;二是要做好翻山的一切準備工作,比如棉衣、糧食、藥品和翻山時必要的蒜、辣椒、姜等,因為這是一個人跡罕至的生命禁區(qū);三是要做好指戰(zhàn)員的政治思想工作,讓戰(zhàn)士們充分認識到過雪山的重大意義,以及應注意的事項,尤其是增強人們戰(zhàn)勝高山的自信心。所以,在短短的時間里,王震非常繁忙,生怕由于粗心而影響爬山,因為山下稍有馬虎,山上就很可能要以付出同志們的生命作為代價。另一個讓王震不安的事情是,由于沿途人煙稀少,物資供給困難,因此,從爬山開始,紅二、六軍團必須分頭行動。紅二軍團為左路縱隊,經(jīng)德榮、巴塘、白玉向甘孜進軍;紅六軍團為右路縱隊,經(jīng)定鄉(xiāng)、理化、瞻化向甘孜前進。紅六軍團成立了以王震、蕭克和張子意等組成的軍事委員會,王震任主任。
5月1日,紅六軍團在格羅灣召開慶祝遠征勝利渡過金沙江大會,準備翻越格羅灣至中甸的中甸大雪山。5月2日,紅六軍團繼紅二軍團之后,翻越長征中的第一座大雪山——中甸雪山?!把┥胶0?300多米,上山50余公里,下山20余公里。山勢陡峭險峻,積雪一二尺厚,異常寒冷。山頂空氣稀薄缺氧,呼吸困難,行進十分艱難。宣傳員們走在隊伍的前面,不顧高山缺氧,頭疼腦漲,站在寒風刺骨的山頂雪地中,呼著口號,打著竹板,鼓勵部隊前進。指戰(zhàn)員們忍受著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相互幫助,相互勉勵,終于翻過了第一座大雪山。是晚,到達藏族聚居的小中甸。先頭部隊紅二軍團因缺乏經(jīng)驗,100余人因凍犧牲在雪山上。紅六軍團因有紅二軍團的經(jīng)驗,犧牲少些。”①
5月3日,紅六軍團向中甸前進。軍團直屬隊出發(fā)前,軍團領導同志講話時簡要總結了過雪山的教訓:在雪山上不可因疲勞而休息,不可因口干而喝雪水,要多穿衣服裹好腳,要帶生姜、辣椒、燒酒等,以便冷時吃了增加熱量。晚上進至距中甸縣城25公里的大南壩一帶,先頭第十六師進至中甸縣城附近,就地休整,籌集物資。
紅二、六軍團從桑植出發(fā)到中甸,總共走了146天,8100多里路。這140多天里,前有敵人堵截,后有敵人追擊,紅軍邊走邊打,經(jīng)常處在緊張的戰(zhàn)斗形勢中。從中甸到甘孜,還有漫漫的長途、皚皚的雪山。沿途仍然峪谷縱列,雪山重疊,地勢雄險。單是那怪戾的氣候,就足以把一個部隊拖垮。
位于滇西北的中甸屬于康藏高原,橫斷山脈南北橫亙,到處是崇山峻嶺,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5000米以上的高山終年積雪。這里人煙稀少,貧窮落后,交通閉塞,史有“關山險阻,羊腸百轉”、“地險路狹,馬不能行”的記載。當?shù)氐木用裰饕遣刈澹麄兦趧?、樸實,性格強悍,一般都信奉喇嘛教。當時,中甸地區(qū)還是封建農奴制,占人口1%的土司和上層喇嘛,是中甸地區(qū)的所有者;占人口80%以上的農奴和奴隸,既沒有土地,沒有政治地位,也沒有人身自由。紅軍進入這一地區(qū)后,吃的是青稞炒面、酥油糌粑,氣候寒冷,語言不通,沒有“通司”(翻譯),寸步難行,不但擴大紅軍任務無法完成,就連籌集物資也很困難。②
在中甸縣城內,只有幾十家經(jīng)商的漢人,城外盡是藏民,城郊全是荒野,人煙稀少。坐落城外的歸化寺,是云南最大的喇嘛寺,也是中甸地區(qū)的統(tǒng)治中心。由于先頭部隊紅二軍團堅決貫徹執(zhí)行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并且進行了深入的宣傳工作,使歸化寺的大小喇嘛和中甸地區(qū)的藏民消除了疑慮,愿為紅軍過境北上抗日盡力,賣給紅軍糧食5萬公斤以及食鹽、紅糖等,為紅軍繼續(xù)翻越雪山進行艱苦的長征解決了一定的困難。這個期間,部隊進行了休整,召開了各種會議,討論了政治工作,進行了紀律檢查,要求部隊嚴格執(zhí)行對待藏民的政策,命令部隊不準駐經(jīng)堂,不準毀壞經(jīng)典、神像及祭儀,在“反對帝國主義和漢官壓迫”等口號下,廣泛開展藏民中的群眾工作。同時為繼續(xù)北上、翻越雪山積極準備,要求黨團員起模范帶頭作用,把行軍減員降到最低限度??偨Y了第一次過雪山的經(jīng)驗教訓,要求部隊過雪山時不喝冷水,不休息,不落伍,各連黨支部必須在過雪山前開會,安排身體強壯的黨團員負責,切實幫助體力虛弱的同志過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