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紅六軍團突破施秉和黃平間的封鎖線,渡過大沙河,并攻取黃平縣城。7日,進入石阡縣,原準備在甘溪休息一下,不料遭到桂系白崇禧部第十九師、第二十四師的伏擊。王震命令紅第十七師五十一團機槍連步兵排留下來掩護,其他人立即撤退。此次戰(zhàn)斗,我軍損失嚴重,傷亡多達500人。王震率領紅第五十三團首先突圍,在一個獵人的帶領下與紅軍戰(zhàn)士一起用砍刀從荒山野嶺劈出一條小路,蕭克等率領部隊順著王震開辟的道路突圍。經過艱苦奮戰(zhàn)突破了敵人的重圍;甘溪之戰(zhàn)失利后,我軍處境更為困難,湘桂黔三省敵軍約二十多個團將紅六軍團團團圍住,而且紅六軍團被分割成幾部分。我軍不得不兵分三路,向黔東革命根據(jù)地靠攏。
在甘溪戰(zhàn)斗中,首先突圍的紅十七師四十九團和五十一團各一部,由軍團參謀長李達率領,臨時組成特務團,在大地方附近越過石、鎮(zhèn)大道于10月11日到達江口縣的茶寨,又從德旺以北繞過梵凈山,經過多方調查了解,終在15日于沿河縣的水田壩(又稱鉛廠壩)與賀龍、關向應率領的紅三軍會合。
當時紅軍相互之間聯(lián)絡異常困難,彼此音訊常被隔絕。1934年10月的一天,正在黔東與敵周旋的賀龍和關向應從敵人報紙上看到消息:蕭克、王震率紅六軍團已由江西遂川出發(fā)西征,中共中央代表任弼時同行。他們分析,紅六軍團可能前來同紅三軍會合。賀龍拍著報紙說:“報紙上是8月份的消息,如今已經是10月了。如果他們是來和我們會師,應該快要到嘍!”他和關向應對紅六軍團的處境極為關切,便即親率紅三軍主力沿梵凈山南下接應。他們不顧湘敵陳渠珍及黔軍的阻攔,10月15日就在沿河縣蛟巖鄉(xiāng)水田壩遇到了李達率領的400多人。李達向賀龍、關向應等紅三軍領導人詳細匯報了紅六軍團西征的經過,以及當時的危險處境。第二天賀龍、關向應就和李達帶領的部隊兼程南下,尋找紅六軍團主力。23日,在梵凈山下江口縣堰邊溪的木根坡與紅六軍團第五十團會合。
紅六軍團紅十七師第五十團,甘溪戰(zhàn)斗后即與主力失掉聯(lián)絡。由于退路被敵切斷,無法去大地方尋找主力部隊。他們在甘溪接受掩護任務的時候,軍團首長曾經明確交代過:“如在大地方找不到主力部隊,可去印江找賀龍。”于是,他們決定直奔印江,遂由團長郭鵬、政治委員彭棟才率領,由一個十分熟悉道路的向導引路,憑著半張國民黨報紙上的信息,在平貫與河口之間乘隙通過石、鎮(zhèn)大道,經東環(huán)地場、大壩場、德旺,于10月23日行至梵凈山的木根坡時,通過號音聯(lián)絡與前來接應紅六軍團的賀龍、關向應和李達所率部隊會合。
再說紅六軍團主力越過石、鎮(zhèn)大道后,從敵軍間隙中兼程前進,經堯寨、冷家灣,于10月20日擊退湘軍第一一○團與黔軍一部的阻擊,在石坪以南的馬家坪突破敵人的封鎖線,在23日到達貴州省印江縣的木黃。24日,賀龍、關向應率領的紅三軍主力及李達部隊從芙蓉鎮(zhèn)、鍋廠趕到木黃,兩軍勝利會師。(這次紅六軍團從8月7日開始西征,到10月24日與紅三軍會師,歷時79天,行程五千余里,作戰(zhàn)47次)
從此,紅六軍團結束了從湘贛蘇區(qū)突圍單獨轉戰(zhàn)湘鄂黔等地的艱苦卓絕的歲月。對中央紅軍的長征來說,紅六軍團在這段時間里起著相當大的作用,實際上,成為了中央紅軍長征的先遣隊。中央領導同志曾這樣評價紅六、七軍團突圍的目的:“一路是探路,一路是調敵?!保ㄖ芏鱽恚爱敃r軍事計劃是搬家,準備到湘鄂西去,六軍團是先頭部隊?!保ú┕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