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蘇聯(lián)撤走專家的前前后后(2)

親歷共和國60年 作者:陳一然


1960年11月,81國黨的代表會議召開。會議開始時,蘇共向各國黨代表團散發(fā)一封長信,攻擊中國共產(chǎn)黨,挑起了新的爭論。

1961年10月,蘇共決定召開第二十二次代表大會。會前,蘇共公布了二十二大綱領草案,其主要內(nèi)容是三和兩全(即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平過渡和全民黨、全民國家)。中國代表團估計會上會有分歧,但只正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不參與爭論。

1962年4月16日,蘇駐新疆領事館人員,經(jīng)長期策劃,誘騙脅迫塔城、裕民、霍城三縣居民6萬余人逃往蘇聯(lián)。5月25日,又在伊犁制造暴亂事件。

從1962年11月起,蘇共領導人和蘇聯(lián)報刊發(fā)表了大量的反華講話和文章。在蘇聯(lián)的影響下,先后有40多個黨發(fā)表決議、聲明和文章,反對中共和阿黨,使許多黨發(fā)生分裂。在這種情況下,中共被迫進行公開答辯,寫了一系列答辯文章。為了留有余地,未公開點名批評蘇共領導。

至此,中蘇關系進一步惡化。直到1969年發(fā)生了中蘇珍寶島沖突,雙方在邊界陳兵百萬。雙方關系完全破裂。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中蘇關系的分裂給兩國關系和整個共產(chǎn)主義運動帶來嚴重損害:

第一,中蘇同盟的破裂阻斷了中國和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改革嘗試。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提出的新綱領,是繼20世紀20年代新經(jīng)濟政策和戰(zhàn)后列寧格勒派之后,蘇共第三次開始的改革嘗試。同樣,中共八大也開始思考和探索中國的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問題。但是,中蘇分裂阻斷了這種嘗試和思考。

第二,中蘇同盟的破裂對國際冷戰(zhàn)格局的變化產(chǎn)生了決定性影響。中蘇同盟條約的簽訂,最終決定了美國遠東戰(zhàn)略的走向,從而使冷戰(zhàn)從歐洲擴展到亞洲;中蘇同盟關系的破裂,則最終導致中美關系趨向緩和及正?;?,以至于中國實際上退出了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對抗為標志的冷戰(zhàn)舞臺。此后,毛澤東又提出了三個世界的構想。

第三,中蘇同盟對蘇聯(lián)在冷戰(zhàn)對陣中敗北的結局也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中蘇分裂的直接結果就是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從而導致在以美蘇為首的兩個陣營對抗中的力量對比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同時,蘇聯(lián)在不得不分散力量對付中國的威脅時,不僅增加了本來已不堪重負的國力消耗,而且大大削弱了自身對抗美國和控制東歐的能力。

作者簡歷:劉曉,1908年生,湖南辰溪人。參加過長征。1937年后長期在上海領導地下黨的秘密工作。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常委兼組織部長、上海市委第二書記兼組織部長等職。1955年2月至1962年10月任駐蘇聯(lián)大使。1956年2月,作為以朱德為首的中共代表團成員身份出席蘇共二十次黨代會;1957年1月,陪同周恩來出訪蘇、波、匈三國;1960年9月,作為鄧小平率領的中共代表團成員身份參加與蘇共的會談;同年12月,以劉少奇、鄧小平率領的中國黨政代表團成員身份,出席八十一國共產(chǎn)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1967年4月至1968年3月任駐阿爾巴尼亞大使。1988年6月去世。

時為中國駐蘇聯(lián)大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