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龍泉驛戰(zhàn)敗,避難昭覺寺(1)

朱德的非常之路 作者:劉學民


1920年5月,連年大戰(zhàn)的四川,戰(zhàn)火又起,昔日護國討袁的官軍廝殺起來。

唐繼堯為了控制四川,無視入川滇軍將領的勸阻,排擠不聽從他擺布的四川督軍熊克武,以阻撓“北伐”為借口,發(fā)動了“倒熊”戰(zhàn)爭。

朱德雖然早就提出過“撤回部隊(指將滇軍撤回云南),還政于民,川滇和解”的正確主張,但不為唐繼堯所采納,身不由己地卷入了軍閥混戰(zhàn)的旋渦。

隨著戰(zhàn)事的不斷擴大,朱德愈來愈擔心唐繼堯出兵北伐的許諾將化為烏有,他接連向滇、黔、川軍的將領們發(fā)出通電,呼吁三省息兵停戰(zhàn),永遠睦誼,盡早出兵北伐。

川、滇、黔的一些將領紛紛通電響應,而唐繼堯卻置若罔聞,仍令顧品珍的第一軍、趙又新的第二軍繼續(xù)留在四川,全力作戰(zhàn),完成所謂“靖川”任務。

戰(zhàn)爭從5月開始,滇軍由川南出師,到7月朱德率第三混成旅進入成都市郊龍泉驛一帶。

事也湊巧,在成都遇到了他在南溪結識的老朋友孫炳文。

他向孫炳文傾訴心中的苦悶,想跳出軍閥混戰(zhàn)的泥沼,去另尋救國之新路。

孫炳文說他打算去北京追隨“五四運動”的領袖李大釗,朱德說:“我愿與君同往?!?/p>

“舍得你那將軍的頭銜和榮譽?”孫炳文有意談笑。

“只要再不涂炭生靈,全中國的老百姓都能吃飽穿暖,我情愿丟掉這頂烏紗帽,回家去種田!”

當年朱德入云南講武堂和參加辛亥革命,的確是抱定了救國救民的理想,不是為了做官,他自己也沒有想到會當上旅長。

朱德與孫炳文經過幾天徹夜長談,最終商定先到外國去學習,看看外部世界是個什么樣子,去研究外國的政治和軍事。

孫炳文先行去北京,朱德待料理完軍中事務,即去北京找孫炳文。

風云突變。

四川的形勢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川軍各部很快就在四川督軍熊克武的主持下聯(lián)合起來,共同反對滇軍,戰(zhàn)火再次燃起。

滇軍還是那個滇軍,但同當年為了護國討袁入川作戰(zhàn),有了本質上的區(qū)別,士氣一落千丈。

不僅四川老百姓和川軍反對,就是像朱德那樣的滇軍將領也反對入川作戰(zhàn)。

再加上糧餉奇缺,孤立無援,適逢瘟疫流行,士兵死亡極多;一些將領由于對唐繼堯的不滿,也無心指揮部隊作戰(zhàn)。

7月上旬,滇、川兩軍為了爭奪成都,在成都東郊龍泉驛展開激戰(zhàn),血戰(zhàn)九晝夜,滇軍大敗。

朱德所率的第三混成旅損失慘重,死傷過半,只剩下一個團的兵力。

在一個漆黑的夜晚里,川軍沖破滇軍的防線沖入成都。

滇軍撤退時陷入一片慌亂中,朱德與部隊失掉聯(lián)系,只身沖出重圍,來到了山門緊閉的昭覺寺門前。

昭覺寺是成都著名的古剎之一,建于唐朝貞觀年間。

寺內殿宇建筑宏大壯觀,有大小殿堂數十座,寺內寺外林木蔥蘢,郁郁蒼蒼,風景秀麗,有西南“第一叢林”之美稱。

綠蔭籠罩著的昭覺寺,山門緊閉著,里面一片寂靜,只有幾個和尚掌著燈籠,提著哨棒在巡夜。

不知他們是防賊,還是防盜?三更過后,遠處傳來的槍炮聲,已漸漸稀疏了,巡夜的和尚在竊竊私語,守門的和尚在打盹。

突然間,傳來幾聲“篤!篤!”

扣門聲,守門的兩個和尚從夢中驚醒,側耳細聽認定是有人敲門后,湊到門縫前一看,是個戴大蓋帽的軍人,早已魂飛天外,“啊”了一聲,誰也沒應聲,就躲到一邊了。

敲門人聽清了守門和尚的動靜,就說:“師傅,請快開開門!”

守門的和尚根本不搭腔,他們牢記著住持的吩咐:“現(xiàn)時,兵慌馬亂。

不論黑夜還是白天,不開山門,外人一律不準入內?!?/p>

任憑敲門人怎樣央求都無濟于事。

遠處的狗吠聲和槍聲越來越清晰,情況越來越危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