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曉,隨著總攻信號的發(fā)出,朱德帶著敢死隊突然躍起插入敵陣,同敵人展開了白刃戰(zhàn)。
北洋軍面對著突然襲來的護國軍,早已嚇得魂飛天外,四處逃竄。
敢死隊員們個個如猛虎下山,越戰(zhàn)越勇。
后續(xù)部隊上來了,一桿繡有“朱”字的隊旗指向敵陣,接連奪下北洋軍的幾處陣地,直沖到吳佩孚的司令部,大獲全勝。
然而,失利的北洋軍又重新集結兵力,向護國軍陣地反撲過來,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戰(zhàn)事曠日持久,仗越打越艱苦。
3月3日,消息傳來,護國軍左路軍被迫放棄敘府。
4日,蔡鍔下令暫時撤出納溪,退至大洲驛一線休整待機。
朱德支隊奉命擔任后衛(wèi)。
以棉花坡為中心的納溪保衛(wèi)戰(zhàn),在護國討袁戰(zhàn)爭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
那時,除云南、貴州外,其他各省還沒有宣布獨立。
袁世凱的北洋軍聲勢浩大。
而納溪之戰(zhàn)沉重地打擊了北洋軍,使其死傷三四千人。
同時,還為全國的護國運動贏得了兩個多月的寶貴時間,促使全國討袁護國之聲風起云涌。
朱德支隊在這次戰(zhàn)役中,從2月19日投入戰(zhàn)斗到3月7日撤出,浴血奮戰(zhàn)16個晝夜,在生死搏斗中,始終堅持在第一線,表現(xiàn)出了英勇無畏的戰(zhàn)斗精神和頑強的戰(zhàn)斗能力。
全國范圍的討袁護國運動,發(fā)展很快。
3月15日,廣西將軍陸榮廷宣布獨立,立即出兵湖南,并準備向廣東進軍,對袁世凱又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在一派護國討袁的大好形勢之下,3月17日,蔡鍔決定對瀘州發(fā)動第二次進攻。
進攻部隊分三路,金漢鼎、朱德支隊和義勇軍張煦支隊為右路,向納溪推進。
而朱德支隊在右路中,又擔負著主攻任務。
因此,蔡鍔于3月15日在大洲驛總司令部召見了朱德,向他說明了作戰(zhàn)意圖。
18日拂曉前,朱德支隊開始發(fā)起攻擊。
前方敵軍為北洋軍第七師吳新田旅的第二十七、二十八兩個團,不僅武器好,戰(zhàn)斗力強,而且兵力超過朱德支隊的3倍以上。
這一帶地形復雜,山巒起伏,路窄林密,渠溝水網縱橫,易守難攻,前進十分困難。
經過5個晝夜的激烈戰(zhàn)斗,朱德支隊連續(xù)突破了北洋軍的幾道防線,直插到距瀘州只有十幾里的南壽山附近。
作戰(zhàn)中,朱德不僅注重戰(zhàn)術的運用,同時還得到了當地群眾的支持。
農民們不僅為護國軍送糧食,運彈藥,抬傷員,還為護國軍送情報,甚至直接參加作戰(zhàn)。
一天,有個牧童跑來找到朱德后,非常神秘地說:“我知道北洋軍的大炮藏在什么地方。
我?guī)銈內?”
朱德?lián)崦镣念^,稱贊說:“你真是個了不起的好娃兒!敢冒死來報告敵軍炮陣地,還要帶我們去。
要的,長大了也是個好樣的?!?/p>
立即吩咐左右,快去弄點吃的來,吃飽了,好去執(zhí)行任務。
然后,他同參謀們商量派一支突擊隊,隨牧童迂回到敵后的炮兵陣地附近,隱蔽起來。
當護國軍進攻開始后,突然出其不意地進攻敵炮兵陣地,奪取后,戰(zhàn)火為號。
朱德看到敵人后方濃煙滾滾騰空而起,知道定是奇襲成功,立即命令部隊發(fā)起沖鋒。
頓時,號角號、喊聲、殺聲震撼著山野。
北洋軍腹背受敵,還弄不清后院怎么失火的。
這時,又遭到三支隊猛烈炮火的襲擊,陣腳大亂,北洋軍紛紛奪路而逃。
從17日到23日,一周之內,護國軍在綿延百里的戰(zhàn)線上,重創(chuàng)了北洋軍,斃傷敵人900多人,繳獲大炮7門、機槍9挺,步槍900余支,炮彈200多發(fā),子彈13萬發(fā)。
護國軍的節(jié)節(jié)勝利,使袁世凱內外交困、眾叛親離,被迫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并密令督軍陳同蔡鍔商議停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