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尋求救國救民之路(4)

朱德的非常之路 作者:劉學(xué)民


商道的兩旁古樹參天,常年都不見陽光,路上布滿了青苔,又濕又滑,一不小心就會滑到山澗里去。

這里初春正是雨季,陰雨連綿。

朱德穿著草鞋,背著背簍,緊跟在馬幫后面,跋山涉水,在深山老林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只有到了晚上住店時,才知道走了多少里,到了哪里。

頭一天,他和敬都像啞巴一樣,只是低著頭一聲不吭地跟著馬幫趕路,從天不亮走到天黑,足足走了十多個小時。

等到天黑時,馬幫在一個熟悉的小客棧里歇宿了。

馬幫一到店門口,那兩個“足客”就去幫著馬幫卸貨、卸鞍、遛馬、喂草。

朱德他們也學(xué)著人家的樣子干起來。

馬幫的老板上來問道:“老弟是第一次出遠(yuǎn)門吧?以前在哪發(fā)財?”“原來在家種田,沒有做過生意。

一路上還望老板多加關(guān)照!”

朱德很客氣地回答著。

“聽老弟說話,不像個長跑江湖的人,念過書吧?”馬幫老板又問道。

“讀過幾天書,也沒讀出個名堂來。為了混口飯吃,出來做點(diǎn)小本生意!”

朱德不緊不慢地答著。

“我看你這個人老成,又能吃得苦。

今天一直能跟上我們,就不簡單喲!日后一定能發(fā)財!好好干吧!”

馬幫老板覺得朱德、敬真不一般,第一次走長路,沒有落下。

住店了還幫著干活,就夸了他們兩句。

第二天,仍然是天還麻麻亮,就摸著黑上路了。

朱德他們依舊緊跟在馬幫后面緩緩而行。

就這樣,半個月過去了,同馬幫的人也漸漸熟悉起來。

朱德感到與馬幫同行,的確好處不少,一不需要問路,二又安全。

人多勢眾,就是遇到三五個土匪,他們也不敢下手。

但是,他總覺得這隊馬幫不一般,馱得貨物也不都是鹽巴,一些沉甸甸的箱箱包包、哪個曉得里面裝的是啥子?一天,他對敬說:“我看這隊馬幫不是正經(jīng)商人,馱的不都是鹽巴?!?/p>

敬說:“正要對你說哩!我看到了那些箱子里裝的是火槍。好幾次了,都不讓我?guī)退麄儼?,都是他們自己人卸的?!?/p>

“我們找個機(jī)會擺脫他們,繼續(xù)跟他們走下去危險?!?/p>

朱德說。

敬表示同意。

其實,馬幫的老板一路上都提防著他倆,生怕他們是官府的探子。

退一步講,不是官府的探子,一直跟著他們走,時間長了也會看出點(diǎn)眉目來。

夜長夢多,不如早點(diǎn)甩掉這兩只尾巴。

主意打定,到達(dá)會澤那天夜里,馬幫和兩個“足客”便不辭而別,另路單行了。

天亮后,朱德一看不見馬幫和“足客”的蹤影,心里明白了幾分,也算是一塊石頭落了地。

他和敬會心地笑了:“他們倒搶先一步了?!?/p>

這天,又下起了雨,他倆一商量干脆休息一天,問問路,合計一下以后如何個走法。

因為雖然已進(jìn)入了云南地界,但昆明還在遙遠(yuǎn)的前方,少說也有三四百里。

朱德和敬鼓起勇氣,日行夜宿,一路小心,百倍警惕,經(jīng)鷓鴣街、東川、尋甸、嵩明、楊林、大板橋,終于走到了昆明,他倆高興得又蹦又跳。

從1月底離開儀隴算起,4月中旬朱德才到達(dá)昆明,歷時70多天。

實在不易呀!他沒有坐船,也沒有騎馬,硬是憑著一雙鐵腳板和一捆草鞋,穿山越嶺,涉水過江,走了3000里。

這同他幼年在家鄉(xiāng)讀書時,每天從大到席家匾(相距8里路)來回跑4趟不無關(guān)系。

這雙鐵腳板就是那時練出來的。

他在《自傳》中寫到這一段,卻顯得很輕松:“我走嘉定(樂山)、敘府(宜賓)、昭通、東川到昆明,全是走路去的?!?/p>

看上去只是淡淡的一筆“走路去的”,卻不知這一走就是3000里,這一走就是70天,這一走要過嘉陵江、金沙江,還要經(jīng)大涼山、五蓮峰,穿越原始森林……一路艱辛,難以想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