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尋求救國救民之路(2)

朱德的非常之路 作者:劉學民


朱德又聯(lián)合學生家長逼著縣府把流氓的供詞公布于眾,徹底揭露了保守派收買流氓毆打學生破壞辦新學的陰謀。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保守派不甘心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繼續(xù)玩弄卑鄙的手段。

一天,茶房的工友招呼大家去打開水,一個學生不依次排隊打,在鍋臺旁推來擠去的打鬧中摔倒了。

這本來算不上什么大事。

保守派卻借題發(fā)揮,大做文章,誣蔑說是“小工打學生”,煽動一些不明真相的老師和學生吵鬧不休。

朱德堅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再三向大家說明真相。

可是,那些保守派仍不罷休,又進一步去鼓動學生家長。

朱德為工友免受皮肉之苦,讓他連夜出走,遠避他鄉(xiāng)。

保守派乘機把攻擊矛頭指向朱德,說是朱德唆使工友毆打學生的,并策劃工友逃跑,是這一事件的幕后策劃者。

朱德對此事表示極大的憤慨。

經他耐心地進行說服,摔倒的學生出來說出了事實的經過,在場的學生也都站出來作證,鐵一般的事實戳穿了保守派的謊言。

為此,朱德憤然辭職,以示抗議。

儀隴縣高等小學堂的一年社會實踐,朱德學到了許多在書本上、課堂里學不到的東西,使他開闊了眼界,經受了鍛煉。

這一年來,他受盡了代表封建勢力的保守派的欺壓和排擠,親身體驗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黑暗與腐敗。

但他不氣餒,不灰心。

在黑暗與腐敗的社會里,像他一樣的窮苦出身的人,不僅做不了官,而且也做不成事。

這時,他才清楚地懂得了“教書不是一條生路”,萌發(fā)了拋棄他一直向往的“教育救國”的理想,決心走出養(yǎng)育他的大巴山,到外面去探尋新的救國救民之路。

突然間,傳來了云南開辦陸軍講武堂的消息。

朱德經過再三考慮,決心到云南去報考講武堂。

這個決心是怎么下的?他為什么一定要到云南去呢?我們在他的自傳里終于找到了答案。

他寫道:“問題就是非救國不可。

那時候,云南靠近邊疆,是一個重要的國防地帶?!?/p>

當時,在外國列強加緊掠奪中國邊疆的形勢下,人們認為最危險的要算是我國東三省和云南了。

而東三省離四川太遠了,他自然不可能去,于是就想到云南去報效國家。

在朱德要離開儀隴高等小學堂的前夕,他的恩師劉壽川與他徹夜長談,給予了他極大的鼓舞。

朱德說:“在當前國家危難之時,我想去投軍?!?/p>

劉壽川問:“到哪去投軍?”朱德說:“聽從成都回來的人說,云南開辦了講武堂,正在招生?!?/p>

“我支持你去云南投考講武堂。

你有著強烈的救國救民志愿,又具有軍事天才,還能吃苦,走從戎救國之路前程無量。”

劉壽川的一番肺腑之言,使朱德極為感動。

他說:“好男兒志在四方。

既然走出家門去投軍,決不當怕死鬼。

說不上建功立業(yè),但忠心報國,血灑疆場還可以做到。

我會對得起父老鄉(xiāng)親!”

劉壽川知道朱德家境貧寒,特贈給他幾十塊大洋作為路費,并再三叮囑說:“要去云南從軍之事,千萬不要先告訴家里。

等到了云南后,再告訴他們?yōu)橥住?/p>

到時,我可去勸解一番。

你就放心地去吧!”

聽說朱德要去云南,他的好友張四維、田玉如、李紹沆和他的老師劉壽川聚在一起,為他餞行,并湊了一點路費。

朱德非常感動,當場奮筆疾書,寫詩一首以銘志:志士恨無窮,只身走西東。

投筆去從戎,刷新舊國風。

云南同四川接壤,去云南謀生的四川人一向很多,就連生活習慣也差不多。

清王朝的四川總督錫良改任云貴總督后,在云南編練新軍,從四川調了不少人去,其中包括四川武備學堂弁目隊的一批學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