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當時抗日軍政大學的條件很差,整間教室只有幾條板凳。一般是領導和年紀大的同志坐在前面的板凳上,其他的人就只能席地而坐或者干脆站著,課堂里擠得滿滿當當的,個子矮的人就只能聽見聲音,根本看不見說話的人。
那天,徐肖冰到了拍攝現(xiàn)場才發(fā)現(xiàn)他遇到了難題:一般來說拍領導人總是從正面的,但是那天聽演講的人太多,會場里都是人,如果拍正面就會被前面的人頭擋住,根本拍不到毛澤東。另外,徐肖冰覺得,他如果在毛主席演講的時候動來動去會影響會場,擾亂課堂秩序。沒有辦法,徐肖冰只好繞到毛澤東的側面,這樣的角度正好也能拍到一些聽眾。那個時候徐肖冰也就是距離毛澤東三四米的樣子。毛澤東站在那里演講,很投入,他根本不知道徐肖冰在邊上拍照片,所以非常自然。
徐肖冰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抓拍了一些鏡頭,其中以這張毛澤東側著身體、雙手叉腰的照片最為著名。
這張照片后來得到了一些攝影界行家的褒獎,覺得在構圖和畫面的處理上非常新穎,而且把觀眾的反襯也帶上了,算得上別具一格、頗有意味。毛澤東的形象幾乎占滿了整個空間,瞬間的抓拍非常靈動。但是對于那個時候的徐肖冰來說,好像也沒有從藝術的理論上去考慮,有時候是急就章,反倒將錯就錯成了佳話。
這張照片第一次和觀眾見面是1968年,后來被一發(fā)再發(fā),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張照片是誰拍攝的。從今天尊重版權的角度來看,應該給予徐肖冰足夠的重視,正是他給我們留下了這張富于戰(zhàn)爭年代氣息的領袖照。在他的鏡頭里,毛澤東不是模式化的高大莊重,他給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想象,讓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觀察和認識年輕的領袖,這個角度也許更加通俗,也更加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