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歡迎美軍觀察組(1)

夢開始的地方 作者:吳印咸


1942年新年伊始,在重慶的周恩來便開始與美國駐華使館外交官范宣德、約翰?斯圖亞特?謝偉思、戴維斯等人進行了積極的接觸,并建議一些比較務實的駐華美國人員到延安去看一看。

1943年1月23日,謝偉思在回國述職報告中向美國政府提出“中共軍隊的價值不容忽視”,“應當派代表訪問中共根據地”,看看中國共產黨人控制的地區(qū)到底是什么樣子。

1944年2月19日,羅斯福致函蔣介石,向其提出了向抗日根據地派遣美軍觀察組的要求,但蔣介石并沒有答應羅斯福的請求。同年6月,美國副總統(tǒng)華萊士奉羅斯??偨y(tǒng)之命訪問重慶。經過三天的談判,華萊士終于以美國駐重慶的B-29遠程轟炸機隊需要根據地情報為理由,迫使蔣介石答應美方向延安派遣觀察組的要求。

1944年7月22日,首批美軍觀察組成員在組長大衛(wèi)?包瑞德上校率領下,乘一架美國空軍的運輸機降落在延安機場。美軍為觀察組命名的軍事代號是“迪克西使團”。

美軍觀察組在延安期間,吳印咸除了拍攝美軍觀察組的活動情況外,又多了一項工作—常到美軍觀察組專用暗室里幫美國人洗印照片。

中共中央熱烈歡迎美軍觀察組。中共領導人對美軍觀察組的到來十分重視,在觀察組到達延安后的當天晚上,即為觀察組舉行了當時延安最盛大的歡迎宴會。

8月15日,《解放日報》發(fā)表題為《歡迎美軍觀察組的戰(zhàn)友們》的社論,這篇社論是毛澤東親自修改審訂的,并在原稿標題“歡迎美軍觀察組”之后加了富有人情味兒的“戰(zhàn)友們”字樣。社論說:“我們歡迎美軍觀察組諸位戰(zhàn)友,不能不想到美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的光輝業(yè)績,和美國人民見義勇為、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在我們中國的抗日戰(zhàn)場上,美國亦直接和我國人民并肩作戰(zhàn),成為最親密的戰(zhàn)友?!?/p>

在延安,觀察組的美國國務院代表謝偉思與毛澤東先后進行了50余次談話,并撰寫了100余份有關延安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報告秘密呈送華盛頓。

美軍觀察組的報告中認為,中國共產黨真心抗日,得到廣大民眾的真正支持,領導著一支年輕的戰(zhàn)斗力強、素質良好、士氣旺盛的人民武裝,確信中國共產黨將把握未來中國的命運。因而建議美國政府全面支持國共兩黨,推動中國政治潮流向聯合政府的方向發(fā)展。觀察組的報告對當時美國駐華軍方和羅斯福總統(tǒng)產生了重要影響。

毛澤東、朱德等中共領導人對美軍觀察組在延安的工作十分重視支持,不僅與美軍觀察組的成員多次交談,還時常參加他們的活動,包括美軍觀察組組長包瑞德的授勛儀式。

美軍觀察組組長大衛(wèi)?包瑞德上校是美國軍隊的“中國通”,1924年任美國駐華公使館助理武官,同時學習漢語。

在吳印咸印象中,包瑞德禿頭,圓臉,比一般中國人略高。他身體強壯,體態(tài)勻稱,看上去根本不像50多歲的人。剛到延安時,中共中央準備給包瑞德等人蓋房子,被他謝絕了,最后只用水泥筑地基,用厚木板做墻壁,建成了里外兩間的木結構平房。

1944年12月初,駐延安的美軍觀察組成員、海軍上尉希契回國述職。臨行前的一天傍晚,毛澤東遞給希契一封由朱德總司令親筆簽名的給美國海軍作戰(zhàn)部長歐內斯特?金上將的英文信件。在這封信中,毛澤東表示:如果美軍在山東半島發(fā)起登陸作戰(zhàn),中國共產黨愿意配合。1945年1月6日,肩負毛澤東委托的希契向參謀長聯席會議作了有關延安情況的報告。

由于太平洋戰(zhàn)爭的迅速進展,美軍首腦機關決定在戰(zhàn)爭后期使用原子彈加速戰(zhàn)爭的結束,原計劃在華北和日本本土進行的大規(guī)模登陸作戰(zhàn)計劃被取消。中國共產黨與美國的第一次合作計劃就這樣無果而終。

1945年初,包瑞德被免去美軍觀察組組長職務,由在莫斯科當武官時即以“堅決反共”而聞名的耶頓上校接替。1945年4月4日,美軍觀察組離開延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