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曼聯(lián)隊足球俱樂部吃午飯。飯后又去聽關于奧運村、交通、奧中心等專題介紹。現(xiàn)在曼徹斯特市真正已動工的僅一處室內(nèi)自行車場(4000座),還有一處展覽廳可用于籃球,其他場館全都是紙上談兵。
曼徹斯特市是英國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源地,曾有過光榮歷史,但現(xiàn)在相當破舊,他們想通過辦奧運會來振興經(jīng)濟并改建城市。曼徹斯特市的致命傷是一點魅力都沒有,單調得很。
吳經(jīng)國和納特倡議今晚去中餐館,雖未普遍通知,但響應者頗眾。斯米爾諾夫、科爾斯等也去。結果改由當?shù)貖W申委負責安排。飯后步行回旅館時,斯米爾諾夫告他在莫斯科“北京飯店”與李其炎吃飯后的經(jīng)歷。
1993年6月27日 星期天 曼徹斯特—倫敦
坐直升飛機去跑馬場,這里將有馬術、游泳、賽艇(游、賽均待建),然后飛往利物浦上空(排球等兩項將在此,均待建)。在將建射擊場的卡登公園降落。曼徹斯特市自詡為緊湊的運動會,實際遠不是。
飯后返曼徹斯特市,參觀BBC電視臺,介紹氣候和通訊、TV等。氣候問題是曼徹斯特市的心病,故他們在此問題上做了不少文章。但不得不承認,曼徹斯特市的陳述組織得很好,對一些不動腦子的委員可能會起點作用。
傍晚乘專掛火車去倫敦。英運輸大臣陪同,在車上進晚餐。曼徹斯特市千慮一失,車上廁所鎖上后從里面打不開,還得別人找鑰匙從外面打開。
抵倫敦至旅館已是晚9時半。與同行的其他委員告別。他們明天中午參加梅杰首相會見并招待會,下午看溫布爾頓網(wǎng)球賽。而我和麗娟則一早就離英國去馬里。
1993年6月28日 星期一 倫敦—里昂—巴馬科
晨,離倫敦飛法國里昂,然后轉機飛馬里首都巴馬科。倫敦至里昂飛1小時15分鐘,行程約1000公里。里昂至巴馬科飛行時間4小時50分鐘,行程3891公里。
下午4時20分抵馬里首都巴馬科。劉立德大使夫婦及國際奧委會委員凱塔和馬里青體部辦公廳主任來機場迎接。
巴馬科有80萬人口。雖為首都,但基礎設施相當落后,法國人當年在此的政策是殺雞取卵,故沒有留下什么東西。
晚,劉大使便宴,然后向中國在馬人員(據(jù)告各項工程人員達五六百人)談申辦2000年奧運會情況。
1993年6月29日 星期二 巴馬科
9時,拜會馬里青體部部長。他明確表示馬政府認為北京已具備舉辦奧運會的資格。當時馬委員凱塔也在座。部長還希望我國政府認真考慮為馬里建造一體育場。他說,馬里與中國在意識形態(tài)上最為接近。
從青體部出來參觀了巴馬科的體育設施。蘇聯(lián)在20世紀60年代曾援建過一體育中心(萬人的體育場,800人的體育館以及一游泳池)。體育館確實已破爛不堪。又看了另一處體育場(剛翻新,容1—2萬人)。
中午馬里奧委會舉行午餐招待會,青體部部長等出席。入席適逢暴雨,名副其實的暴風驟雨,氣勢不一般。
晚,劉立德大使宴請。馬青體部部長、凱塔等七人應邀。
1993年6月30日 星期三 巴馬科—阿比讓
8時,凱塔來使館與我單獨會談。他表示,關于北京申辦,昨日青體部部長已表明了政府支持的態(tài)度。他本人支持北京沒有問題。北京的申辦是代表發(fā)展中國家。根據(jù)與委員接觸,希注意在人權、技術能力、語言環(huán)境及交通等方面著重做好工作。
對凱塔的支持和建議,我表示衷心感謝。據(jù)使館告,凱塔是第一次明確表示支持我申辦。
午后離巴馬科飛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讓。蔡再杜大使、馬參贊及科奧委會秘書長等來接。在象牙飯店下榻。
科較馬里遠為發(fā)達。阿比讓有300萬人口,相當現(xiàn)代化。
晚,吉朗杜夫婦來飯店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