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國家解放同仁堂獲新生(23)

國寶同仁堂 作者:邊東子


可是一聽這話,大家都笑了。這倒讓樂松生奇怪了,他疑惑地問:“怎么,我說的有什么不對嗎?”

有人告訴他:“您說的非常對??墒菄鵂I企業(yè)的蜂蜜不僅不加價,而且價錢比私營的還要便宜四分之一。”

樂松生聽了連連說:“還是國營企業(yè)好??!”

經(jīng)辦這事的人說:“人家說了,這是支持咱們公私合營?!?/p>

樂松生被感動了,他沒有說話,光是點頭。

公私合營前,同仁堂的制藥廠設備簡單,基本還是老祖宗留下的手工生產(chǎn)方式,加上管理落后,每月產(chǎn)值僅19萬元。公私合營后,在上級的要求下,同仁堂按照當時國營企業(yè)的要求,建立和健全了各項制度。政府在廠房、設備、投資等方面也給予了支持。因此在比較短的時間內(nèi),同仁堂制藥廠在生產(chǎn)管理、機器設備、產(chǎn)量和產(chǎn)能等方面都有了明顯提高。

公私合營前,廠里炒藥、煨藥、蒸炙、煉蜜沒有機器設備,都是靠人工。工人往往工作在煙熏火燎、高溫酷熱的惡劣條件下,汗流浹背、呼哧帶喘地工作,不僅勞動條件差,產(chǎn)量也低,還不易保證質(zhì)量。合營后,廠里有了電動扇車、電動攪拌機、電動炒藥機。煨藥用上了反射爐,蒸灸藥材用上了蒸汽加熱浴罐。勞動條件大大改善,改進最明顯的是蜜丸生產(chǎn)。過去制蜜丸和飯館里頭做丸子差不多,先是加煤添柴地用爐灶煉蜜,再像白案師傅揉面一樣,用缸盆合藥面,然后再運足氣,鼓足力,用杠子把合好的藥面壓成藥坨。制丸是用手拿著模子扣,如果是做小丸就得動手搓了。這種工藝哪能適合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呢?公私合營后用上了蒸汽加熱煉蜜,用攪拌槳式合坨機制藥坨,制丸用上了三輥、五輥制丸機。產(chǎn)量提高了,勞動強度降低了,衛(wèi)生條件也得到了改善。還有,合營前全部是手工包裝,合營后增添了多種包裝機械,大大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同仁堂制藥廠的工人心里跟喝了蜜似的,他們說,過去干活弓背彎腰,像大蝦米,如今干活,按按電門,特別神氣!勞動積極性因此大增。

1954年,剛剛公私合營的同仁堂還處于“江山未穩(wěn)”的階段。人們對新的規(guī)章制度、新的生產(chǎn)程序和新的生產(chǎn)設備還不習慣,人員的思想也沒有完全穩(wěn)定下來。即使如此,同仁堂的產(chǎn)值還是比1953年增長了16%還多,而其他還沒有公私合營的廠商卻出現(xiàn)了波動。

看著這一切,樂松生高興了。他揉揉那有名的“樂家鼻子”,樂呵呵地說:“別家的流水逐日下降,咱們的流水逐日上升,原來擔心合營工作會影響生產(chǎn),沒想到合營后業(yè)務發(fā)展這么快,這下可放心了。”

1956年,達仁堂在北京的資產(chǎn)又劃歸同仁堂,因此,同仁堂最后定股為一百五十二萬六千七百零二元三角八分。按照當時“四馬分肥”的利潤分配原則,同仁堂每年應上交國家稅款34%,職工福利費占1%至5%,企業(yè)公積金30%,公私方紅利20.5%,這部分股息紅利再按照公股和私股比例分配。到了1956年,國家對公私合營企業(yè)民族資本家采取了贖買政策。所謂贖買政策,就是在一定的時期內(nèi),由國家按照公私合營時定的私股股金,每年付給資方5%的股息,因為它不和企業(yè)效益掛鉤,無論企業(yè)盈虧,都按5%拿利息,因此稱為“定息”制度。這個制度原定實行七年,后來又延長了三年,到1966年9月支付完畢。同仁堂的資方私股為一百五十六萬六千七百元。定息為七萬六千元,樂家四房均分,每房分得一萬九千元,仍然大大超過過去每房提取的一萬四千元。經(jīng)歷過中國改革開放的人都知道,20世紀80年代中期,許多人奮斗的目標就是盡快富起來,而富的標準就是當一個“萬元戶”,可見50年代中期,年收入上萬元就更是一個可觀的數(shù)字。中國城市的社會主義改造,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yè)者的利益,始終給予了妥貼細致的安排和照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