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供奉御藥同仁堂(32)

國寶同仁堂 作者:邊東子


在這種混亂的局勢下,許葉芬不得不考慮同仁堂的前途和樂家的安危。這天,她把查柜劉輔庭找了來。許葉芬見面就問:“現(xiàn)在義和拳越鬧越兇,又是燒教堂,又是殺‘二毛子’,照您看義和拳能不能把洋人趕走?”

劉輔庭說:“去年我去祁州辦藥材的時候,就聽說河間府鬧義和拳,傳得可神了,什么‘刀槍不入’啦,讓兩個小孩用一根紅頭繩套在一座樓上,那樓自己就會倒啦。照我看,這些玩藝兒都是江湖上的招術(shù),耍給人看看,混兩個錢買窩頭還行,上陣打仗可不行??墒乾F(xiàn)在愚民太多,竟相信這些,實在可悲?!?/p>

“照您的意思,義和拳是打不過洋兵的?”

“打得過最好,洋人禍害中國百姓,怎叫人不恨?可是靠義和拳的那兩下子恐怕不行?!?/p>

“那依先生看,咱們同仁堂怎么辦才好呢?”許葉芬告訴劉輔庭,“現(xiàn)在出什么主意的都有。有人勸我暫時到鄉(xiāng)下避一避,說洋人是奔著宮里的財寶來的,不會到窮鄉(xiāng)僻壤去找財寶。也有人說,就留在北京,哪兒也不去,祖上留下的產(chǎn)業(yè),丟了可就回不來了。還有人說,咱們既不是拳民,也不是教民。要是仗打得狠了,傷筋動骨,破皮爛肉的準不少,無論是哪邊兒的傷兵都得買咱們的藥,因此,還得把買賣開大了,多造一些金創(chuàng)刀傷之藥,沒準還能大賺一筆呢。唉,這些主意,都不對我的心思。先生平日就有見識,有眼光。因此,想聽聽您的主意?!?/p>

劉輔庭說:“看來北京城難逃一劫了。要依我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為保住樂家根底,您趕緊帶著家人和財物去山西吧。山西還有多年做買賣的老客戶,能照應(yīng)咱們。再有,聽宮里的人說,太后和皇上為躲洋兵之亂,也要避走山西呢?!?/p>

許葉芬想了想,嘆口氣說:“看來,為了保住樂家的根苗,只好走了??蛇@么一走,同仁堂的店鋪、樂家的宅子又怎么辦?”許葉芬這才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我想找個人給盯著,可這人必須靠得住,還得有勇有謀,最好還能懂點兒洋話或是洋文。現(xiàn)在市面上這么亂,咱這同仁堂上上下下誰又能擔此重任呢?請先生幫我尋思尋思?!?/p>

劉輔庭還能聽不懂夫人話里的意思嗎?他知道,這是擔著性命安危的差事,可他也知道,在同仁堂,也只有他能擔起這個重任。因為東家信得過他,還因為他多年奔走于各地藥市,閱歷豐富,許多急事、難事甚至危事,他能都應(yīng)付,而且他也懂些英語。如果他不應(yīng)承下來,同仁堂要是在這紛擾的亂世中毀了,自己也就沒有棲身的地方了。思前想后,他終于應(yīng)下了這件差事。

關(guān)于劉輔庭的身世,還有這樣的說法。當年同仁堂的對門有一家藥店叫“育寧堂”,它和同仁堂樂家老鋪齊名,而且也為清宮御藥房供藥。育寧堂的大掌柜叫劉永泉,那真是個人才,在他經(jīng)營之下,育寧堂的買賣越做越火,在外人看來,大有超越同仁堂之勢。樂平泉看到劉永泉品端術(shù)精,很想把他挖過來幫自己經(jīng)營同仁堂,就表示愿意出高薪聘請。劉永泉考慮到育寧堂對他有知遇之恩,不愿有負育寧堂,就婉言謝絕了樂平泉的好意。不過樂印川也真有辦法。他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劉永泉的兒子,他就是劉輔庭,兩家聯(lián)姻后,樂印川就將同仁堂交給劉輔庭管理。劉輔庭也知恩圖報,盡心盡力維持同仁堂。晚年劉輔庭也因高超的醫(yī)術(shù)和高尚的人品而當上了清宮太醫(yī)院的御醫(yī)。但是在劉輔庭的《眾難奇聞錄》中,只有稱許葉芬為“東家”的記錄,沒有證明他們是親戚的根據(jù),而且文中樂家似乎也沒有給劉輔庭的眷屬以親友的待遇。雖然劉輔庭的后代又和同仁堂打過交道,但那是后話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