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平泉說:“您開個價吧?!?/p>
“好,您是痛快人,我也就痛快說。您把藥擱到同仁堂來賣,咱們四六分成,您四我六,如何?”
“那不行!我六你四,做藥還有工本呢。我不能賠著賣?!?/p>
“得,就照您說的辦。”其實董啟泰本來就是漫天要價,他心里的底數(shù)是樂平泉分七,自己分三。
可董啟泰又進了一步:“不過有一樣,您那廣仁堂可得歇業(yè),不然咱們誰的買賣也不好做。”
“您客氣,”樂平泉,“什么歇業(yè),不就是關(guān)門了事嗎?得,就依您!”
董啟泰沒有想到對方這么痛快,因為關(guān)了廣仁堂,那可就挖了樂平泉的老根了。
“不過,我也有個條件。”樂平泉說,“藥我可以拿到同仁堂賣,但是這些藥必須由我做,您不能做。咱們每月初結(jié)賬?!?/p>
董啟泰轉(zhuǎn)了半天眼珠子,琢磨樂平泉肚子里打的什么算盤。他想到,既然樂平泉答應(yīng)關(guān)了廣仁堂,那就成了沒枝可倚的鳥,無水可藏的龍,再有什么花花點子也興不起浪來了。那些藥就讓他樂平泉自己做去,反正他就好這個。再說,配本在他們老樂家手里,沒有配本,誰想做也做不了。廣仁堂的藥拿到同仁堂來賣,自己是凈賺,有何不可?于是便欣然同意。
董啟泰和樂平泉終于達成協(xié)議,將廣仁堂藥室關(guān)閉,藥品全部倒給同仁堂。董啟泰與樂平泉訂立的契約上載明:“廣仁所存貨物照行價作銀均賣與同仁堂收用,其銀一年內(nèi)歸還。所有廣仁向有痧子藥、平安丸、臥龍丹、再造丸、涌泉膏、普濟丹、萬應(yīng)錠、固本膏、硇砂膏、返魂丹、寧坤丸、瓜子眼藥、七厘散等,同眾言明,由樂清安自行配合,交付同仁堂永遠代賣。以上數(shù)藥言明不許同仁堂自為添配,言明每月得價一千,交樂清安錢六百,于每月初歸交清楚?!?/p>
兼并了廣仁堂,董啟泰挺得意,可他萬萬沒想到,那竟是樂平泉為排除外股、收回同仁堂的第一個步驟。
廣仁堂關(guān)張四年了,樂平泉在同仁堂寄賣的成藥卻越來越多。顧客都知道,樂平泉才是同仁堂傳人,他的藥地道、有效,因此特別好賣。但是由于董啟泰確實也不善經(jīng)營,隨著時間推移,同仁堂積欠的債越來越多,董啟泰實在無力支撐下去。
道光二十三年(1843),董啟泰又一次主動約請樂平泉,經(jīng)商議后,訂立了一個新的協(xié)議,將同仁堂退還樂平泉。因為商界的風俗忌諱“退”字,便以“推”代替,因此這個協(xié)議名為“推還契約”。協(xié)議中寫明:“除原虧銀八萬零五百四十兩外,實新虧市平銀三千八百五十六兩三錢八分,今董啟泰一時不能措償,情愿立有親筆欠票一張,交與原業(yè)主收存,以便將來陸續(xù)歸還。”
意思是說,同仁堂典給董啟泰時,就因為姓朱的和姓慶的經(jīng)營不善,已經(jīng)虧銀八萬零五百四十兩。而董啟泰在經(jīng)營過程中,虧銀三千八百五十六兩三錢八分?,F(xiàn)在董啟泰一時無力償還,情愿立下親筆欠票,交給原業(yè)主樂平泉,以便將來陸續(xù)歸還。
樂平泉的目的終于達到了。失去同仁堂經(jīng)營權(quán)達九十年的樂家,終于又把同仁堂收回來了。同仁堂回歸后,準備重張開業(yè),樂家的親朋好友知道了,都趕來祝賀。
有人提議:“這可是大喜事,咱們得搭臺唱戲!”
也有人說:“辦宴席!把那些個幫過咱們樂家的人都請來,一塊兒高興高興,也謝謝人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