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極致的悲傷——痛哭(3)

微表情 作者:姜振宇


成人的痛哭表情

成人之后,因悲傷情緒引發(fā)痛哭時,臉上的表情形態(tài)和嬰兒時沒有任何差別。悲傷的情緒能夠調動能量,自發(fā)地觸動眼部和嘴部肌肉做出劇烈運動,完成痛哭的表情。如圖8-2所示。

我們拆分一下成人痛哭表情的形態(tài)特征:

(1)眼輪匝肌和皺眉肌共同收縮,造成雙眉下壓,眉頭間出現縱向皺紋。但是,額肌中部收縮,輕微向上提升眉頭,整個眉形趨平,在內側1/3處呈現扭曲向上眉形。特別需要注意,這種扭曲的眉形也會出現在恐懼類表情中,但因為悲傷時眼輪匝肌收縮,眉毛扭曲的程度要比恐懼表情中更嚴重。

(2)眼輪匝肌收縮,造成眼瞼的有力閉合,在眼角內側擠壓形成皺紋,在眼角外側相互擠壓形成魚尾紋(圖中可以看到單條深紋)。

眼輪匝肌收縮和部分皺眉肌收縮,共同形成緊閉的眼睛。這個變化的生理意義已經在講解嬰兒的哭喊時介紹過??薜迷絼×?,眼球周圍的收縮就越緊。

(3)提上唇肌收縮,在提升上唇的同時,與眼輪匝肌共同使臉頰位置提高,隆起的臉頰與下眼瞼相互擠壓,形成下眼瞼下方的凹陷區(qū)域,并在鼻翼兩側形成鼻唇溝。

(4)頸闊肌收縮,將嘴角向兩側拉伸,使嘴的水平寬度比平常增加;拉伸的嘴角與臉頰之間擠壓形成法令紋。

(5)降口角肌收縮,向下拉低嘴角;降下唇肌同時收縮,將下唇整體下拉,試圖露出下齒。

(6)頦肌收縮,將下嘴唇中部向上推起,并在下巴上形成表面凹凸不平的肌肉隆起。下嘴唇中部的推起將原本可以露出的部分下齒遮住,兩側嘴角處還保留向下,因此能夠露出嘴角位置的下齒。下嘴唇曲線呈W 形。這樣的口型,是痛哭表情所特有的。如圖8-3所示。

可以注意到,在痛哭表情的下唇靠近兩側嘴角1/4處,會因為這幾組肌肉的協同作用,形成一個比較陡的轉折角度,使口型大體上近似梯形。這個口型最有利于發(fā)出尖利且氣息充沛的聲音。不信,你可以在沒有悲傷情緒的時候,大聲喊“哇”,體會一下“哇”的口型是否與哭喊的口型非常相似。

哭喊的嘴比放松的嘴水平方向更寬,這是頸闊肌拉伸引發(fā)的。梯形的唇形來自上唇的提升和下唇的側拉,嘴唇的邊界拉緊、變薄。上唇的提升會造成臉頰同時提升,除了鼻唇溝外,結合降口角肌在嘴角下方形成的皺紋,還會產生一道從鼻子到下巴的貫穿的縱向紋路。如圖8-4所示。

鑒于哭的動作的復雜程度,偽裝起來難度很大,刻意所做的咧嘴動作,肯定沒有哭的時候咧得大,眼睛的緊閉程度也無法準確模仿,除非能夠調動起悲傷的情緒。實際上,情緒會調動很大的能量值來做出正常的哭的動作,不但讓五官的動作幅度和力度到位,而且還會自然形成其間的相互匹配,這種協調一致的匹配,更是偽裝難以做到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