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話拂塵(6)

退士閑篇 作者:白化文


拂塵之為僧人說法所用,通貫唐代以至現(xiàn)代。下舉唐、宋、明三位詩人的詩句,作為形像化的說明:

朗吟揮竹拂,高揖曳芒鞋。(《全唐詩》卷五百十一,張祜《題靈隱寺師一上人十韻》)

千籖插架似蓬館,白拂掛壁如僧宮。(《全宋詩》卷一千四百三十九,韓駒《陽羨葛亞卿為海陵尉,作蕺春軒,為賦之》)

手橫蠅拂坐繩床,竹間風吹煮茗香。(明·高啟《送證上人住持道場》)

舊拂講馀懸壁上,殘經(jīng)定后落床頭。(明·高啟《過海云院贈及長老》,以上二詩均見《高太史大全集》)

至于圖像資料,可舉:

一、元大德本《佛果圜悟禪師語錄》中的《佛果圜悟禪師頂相》插圖。禪師右手握拂塵柄,左手承拂塵尾,將拂塵平置兩膝之上。左右站立的侍從是徑山杲禪師和虎丘隆禪師。

二、天津薊縣獨樂寺明代壁畫“十六羅漢”中的“迦哩迦尊者”左手當心豎起拂塵(毛向下垂),大指與食指指尖相頂作圈形而其余三指扣在手心內(nèi),顯示出說法情狀。

三、現(xiàn)藏日本的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彌勒菩薩像”,座前二侍女均執(zhí)長細柄拂塵,其形狀與懿德太子墓侍女所執(zhí)者相仿。

有關(guān)僧人上堂時使用拂塵的情況,《敕修百丈清規(guī)》卷七的“四節(jié)秉拂”條有詳盡說明。亦請讀者自行參看。我們要說的是:

一、禪宗對“秉拂”的僧人身分有嚴格規(guī)定,不是任何僧人都可拿起拂塵亂甩一陣的。據(jù)上引“四節(jié)秉拂”條,以及日本僧人道忠所著《禪林象器箋》的“職位門”,《釋氏要覽》卷中,將這幾項資料綜合,可以歸納為以下兩點:

1.住持上堂說法,必秉持拂塵,特稱為“秉拂”。秉拂已成為上堂說法的同義詞。

2.代理住持秉拂的,稱為“秉拂人”(但不可稱住持為秉拂人)。

其中包括前堂首座、后堂首座、東藏主、西藏主、書記,他們并稱為“秉拂五頭首”。上堂時,住持或秉拂人的侍者,稱為“秉拂侍者”。

也就是說,別的僧人沒有資格。

二、上堂時如何使用拂塵,即用它作出什么樣的體相語言來呢。

僧人的語錄和“燈錄”中記載極多。以下,從語錄中挑選出二十則各式各樣的有代表性的使用拂塵的方式來,請參看:

上堂: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豎起拂子。僧便喝,師便打。又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亦豎起拂子。僧便喝,師亦喝。僧擬議,師便打。師乃云:“大眾!夫為佛法者,不避喪身失命。我二十年在黃檗先師處,三度問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蒙他賜杖,如蒿枝拂著相似。如今更思得一頓棒吃,誰人為我行得?”時有僧出眾云:“某甲行得!”師拈棒與他,其僧擬接,師便打。(《鎮(zhèn)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

師見僧來,便豎起拂子,僧禮拜,師便打;又見僧來,亦豎起拂子,僧不顧,師亦打。(同上)

大覺到,參。師舉起拂子。大覺敷坐具,師擲下拂子。大覺收坐具,入僧堂。眾僧云:“這僧莫是和尚親故?不禮拜,又不吃棒!”師聞,令喚覺。覺出,師云:“大眾道汝未參長老!”覺云:“不審。”便自歸眾。(同上)

師云:“某甲未明,乞師指示?!睖可截Q起拂子云:“會么?”師云:“不會!請和尚說?!睖可皆?“父母所生口,終不為子說!”(《瑞州洞山良介禪師語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