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節(jié):林秋離:寫歌,我跟熊美玲幾乎天下無敵(4)

我,作詞家 作者:陳樂融


陳:你認為歌手市場為什么會變得那么一致?

林:因為主流支撐的力量衰退。早期主流是高中生、大學(xué)生,當這些人開始下載免費取得歌,甚至下載后回頭來批評歌不OK時,整個主要市場衰退,留下的仍是以前的二三十萬張專輯這種量的"偶像市場"。

早期唱片能賣一百萬張時,大家看不到這一撮"追星族"。當主流崩盤后,偶像還在,靠這些粉絲支撐。我覺得最大危機問題來自,這些偶像歌手沒有從臺灣廣大一群音樂海綿中,取得太多養(yǎng)分,他們太孤立了。連林俊杰也是一樣。

現(xiàn)代創(chuàng)作人都犯了同樣的毛病,你是在這塊土壤長大的,你以為可以脫離這塊土壤活著,眼前好像可以,但是當對岸大陸市場不需要你的時候,你就不見得了。像剛才講的:臺灣音樂之所以百家齊放、百花齊開,原因是土壤在那里,我們允許很多很多不同的主張、寫法、論調(diào)出來,整個市場是很豐富的,問題在當你離開土壤時,你個人也許還是可以存活,但也就你這一代了,因為你的種子沒土壤可以繼續(xù)種植。

陳:臺灣之前是流行音樂重鎮(zhèn)、華語世界的火車頭,這一切會不會逆轉(zhuǎn)?

林:根據(jù)非官方統(tǒng)計,大陸卡拉OK目前含蓄算有一百五十萬間包廂,中共中央2008年4月下文,播放上述作品的地方必須付錢。平均一間包廂單日收費是八到十二元人民幣,抓一個平均值十元,中國大陸一天產(chǎn)生一千五百萬人民幣的卡拉OK版權(quán)收入。

當市場成熟了,做音樂的收入換成由卡拉OK收回,不是從唱片收回,這還不包含新媒體;當整個結(jié)構(gòu)可以養(yǎng)活音樂人時,又回到九十年代初詞曲版權(quán)收入最高點時,那時會只有一個周杰倫而已嗎?那時中國大陸會有很多很多山頭,很多很多名人出來,那時又回到百家齊鳴、百花齊放,可是那時臺灣是nothing,什么都不是。

卡拉OK是要當代的東西、要流行,你知道中國大陸文化差異性多大嗎?那年我聽到新疆的歌手刀郎,整個中國賣到七百多萬張,你知道我多驚訝嗎?偏偏那個案子是在我眼前經(jīng)過的!我底下人后來坦承,這案子曾遞到我公司來,再被放出去的。

刀郎的第一張立足點跟臺灣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這還不該讓臺灣人害怕嗎?刀郎的第二張由李宗盛接手制作,然后呢?掛!不害怕嗎?意思是"李宗盛又怎樣?臺灣人來做又怎樣?"還不害怕嗎?

對我來說無所謂,因為在大陸我?guī)讉€歌太紅,可以吃十幾二十年沒問題,可是其他人怎么辦?還不對話嗎?還不想想怎么把金曲獎再好好做回來?把臺灣音樂人再好好凝聚起來,大家跟大陸那邊做非常好的互動,不要以高對低的姿態(tài)。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