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29 林風眠:調(diào)和中西 順應時代(5)

中國美院外傳:時代的顏色 作者:趙健雄


 

1972年,因為列入周恩來給上海市公安局“凡無確鑿證據(jù)者,應予以釋放”的名單,始出獄,但仍須不斷接受批判。

劇作家白樺喜歡美術,曾在那個時候冒昧登門去看林風眠,家徒四壁,只一桌、一椅、一床而已。白坐了那張椅子,林風眠只能坐在床沿上交談,屋內(nèi)與美術有關的東西僅床壁上貼了兩張小小的火花。

1977年,林風眠78歲了。老鄉(xiāng)兼同學葉劍英當了軍委副主席,派女兒專程去上海看望,請他到北京一聚,林風眠婉拒了見面,卻提出想出國探望妻女,很快得到批準。

但辦理各種手續(xù)仍耗費了大量精力,這個過程中不斷有人向他索畫,幾張幾十張地要,林不免感嘆:我到底是將近80歲的老人了啊。

當年10月,他抵達香港,第二年去巴西探望了家人。

離開上海后的林,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創(chuàng)作了《痛苦》、《基督》等一系列新作,超出習用的表現(xiàn)與寫實主義,進入一個新的里程。時隔60年,他仍念念不能忘記早年的母題,這是因為在一個甲子的時間里,世道實在沒有多少進步,仍無法擺脫用最原始的方法來應對問題與處理局面嗎?

聯(lián)想到自己的一生,老人內(nèi)心是憂郁與不安的。

他曾懷著深深的遺憾對當年的學生朱德群說:“我20年的時間都白白扔掉了,希望上帝再給我20年時間補過來?!?/p>

1991年,他在香港去世,聽到這個消息的朱德群想起先生有過的愿望,不由得想,上帝還是給了他時間,可惜打了對折。

林風眠死前在繪畫上實現(xiàn)了“調(diào)和中西藝術”的夢想,至于中國的時代藝術,也就在此前此后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變化的產(chǎn)生,至少原因之一與林有關,因為它的發(fā)動者與骨干,相當一部分便是由他創(chuàng)辦的國立藝專(這時已改名叫浙江美院,不久又改名叫“中國美院”)學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