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從英國人手中爭取到獨立,羅得西亞陣線推出了首任總理,這顯然是一個錯誤的選擇。溫斯頓·費爾德是一個立場保守、風度翩翩的農場主,出生在英格蘭鄉(xiāng)下,以其行事審慎、公正而聞名。他就任16 個月后,一直沒能在與英國人的談判中取得進展,加之在單方面實現獨立上又躊躇不前,因而被免去了職務。
他的繼任者伊恩·史密斯a 當時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右翼政客,沒有太突出的天分和才干,無論是從政、還是經營農場,他的職業(yè)生涯都迄無成功可言。擔任議員16 年之久,他政績平平。在溫斯頓·費爾德政府中曾短暫出任財政部長,同樣沒有什么出彩的業(yè)績。他講起話來平淡乏味,詞匯單調重復??墒?,在他那狹隘的秉性中,卻蘊藏著精明睿智和富于策略的思維,掩蓋著他那政治爭斗的欲望和非凡卓越的堅韌。
人們從來不曾對他所持的立場產生過任何懷疑。史密斯在1964 年4 月就任總理后不久、度過自己45 歲生日僅僅幾天,他就宣稱:“在我有生之年里,不可能看到非洲人有足夠的成熟和理性,能夠使他們接管統(tǒng)治大權。”從那時起,對那些心懷疑慮的人們來說,“在我有生之年絕無多數統(tǒng)治”的口號成了一劑定心丸。為了追尋這一目標,史密斯隨時準備以強力的手段對付任何阻礙其前進的對手,無論是非洲民族主義分子,還是英國政府。
民族主義分子最終自己終結了自己的命運。經過幾個月自相殘殺之后,史密斯于1964年8月頒布法律法規(guī),取締了兩個民族主義政黨,將恩科莫、斯托拉、穆加貝,以及其他數百人送往拘留營。許多人在那里度過了十年之久。
在與英國政府的談判中,史密斯堅持拒不妥協。他一方面不愿做出任何讓步,另一方面努力游說羅得西亞白人,讓他們相信自己所面臨的選擇不是接受黑人統(tǒng)治,就是單方面宣布獨立。通過不懈的宣傳,政府成功地將史密斯塑造成為一個具有堅定意志的人,只有這樣一個人才有能力把羅得西亞從“邪惡勢力”威脅之下拯救出來,保障國家永遠被牢牢握在“文明而負責任”的手中。1965年5 月,史密斯宣布舉行大選,呼吁民眾投出決定性的信任票,以增強他本人在與英國談判中的地位。在這次大選中,他贏得了巨大的勝利:羅得西亞陣線獲得全部50 個白人議席。南非、英國等方方面面都發(fā)出警告,要求避免訴諸“單方面宣布獨立”的行動。但是,史密斯認為自己的地位十分牢固,躊躇滿志,信心十足。政府獲得了人口達22 萬之眾白人居民壓倒多數的支持,又有著高效運轉的行政機構,擁有精良的國防力量,還擁有一部強大有力、足以應對任何內部威脅的安全機器。此外,它還掌控著廣播電視,在宣傳上發(fā)揮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但史密斯嚴重低估了可能產生的反彈,他甚至聲稱,“單方面宣布獨立”可能引起的反響不過是“區(qū)區(qū)三天的驚詫”而已。
于是,就在1965 年11 月,史密斯和他的部長們簽發(fā)了《獨立公告》。這是一份稀奇古怪的文件,用古體文字寫成,意在模仿1776 年美國的《獨立宣言》,并以紅、綠、金三色卷軸加以裝飾。在獨立演說中,史密斯用華麗的言辭描繪了自己的挑戰(zhàn)行為。“我堅信,我們是一個大無畏的民族,而歷史賦予我們一個英雄般的角色,”他說道:“在過去20 年時間里,在西方國家中,我們被賦予特殊的榮譽,成為第一個有決心和意志宣稱:我們羅得西亞人,‘空前并且絕后地’……堅定拒絕了陳腐的綏靖與投降哲學……我們?yōu)楹葱l(wèi)公正、文明和基督教而戰(zhàn)斗?!?/p>
由安東尼奧·薩拉查博士a 獨裁統(tǒng)治下的葡萄牙殖民地——像安哥拉和莫桑比克,表面看上去社會秩序靜若止水,經濟發(fā)展日趨繁榮,似乎沒有席卷非洲其他各殖民地的非洲民族主義動亂的威脅。安哥拉發(fā)現了石油,采礦業(yè)蓬勃發(fā)展,咖啡產業(yè)蒸蒸日上,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安哥拉也好,莫桑比克也好,都在吸引著外國投資源源不斷地流入。葡屬非洲城市——羅安達、羅蘭科、馬奎斯、貝拉、洛比托、本格拉都進入這個大陸最現代化城市之列,它們都擁有自己的報紙、電臺、體育俱樂部和博物館,等等。1960 年,在葡萄牙所屬領地中,安哥拉首都羅安達已經位居里斯本和波爾圖之后,成為第三大城市;安哥拉的白人居民已經多達20 萬。和法國一樣,葡萄牙也將它在非洲的殖民地視作海外“省”,視同葡萄牙本土,為葡萄牙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1932 年起,薩拉查就用鐵腕統(tǒng)治著這個國家,他絲毫無意進行變革。1960 年11 月,他在葡萄牙國民議會講話時說:“我們可不是昨天才來到非洲,我們在那里已經存在了400 年,在那里,我們實行的政策是維持一個穩(wěn)固、有效而負責任的政權,決不容許任由所謂的‘歷史潮流’去左右人類的命運?!?/p>
反對薩拉查當局的政治勢力,既有白人,也有黑人,不時會有風吹草動,但很快就會被秘密警察所扼殺。1956 年,安哥拉一批激進知識分子成立了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簡稱為“安人運”)b ,明確其宗旨為推翻葡萄牙統(tǒng)治。該組織領導人大多是混血人種,但也包括不少安哥拉白人;有些還與地下的安哥拉共產黨有聯系。在羅安達和金本杜部族c 主要聚集地的一些城鎮(zhèn),安人運在持不同政見的公務員和學生中吸引了一批追隨者。最初幾年里,盡管該組織小心翼翼地秘密開展活動,但在秘密警察1959—1960 年兩年進行的大搜捕浪潮中,大部分領導人仍遭逮捕,安人運變成了一個流亡組織。起初,安人運在巴黎建立了辦事處,隨后于1959 年遷往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后又于1961 年遷至靠近安哥拉邊境的剛果城市利奧波德維爾。該組織領導人阿戈斯蒂紐·內圖a 是一名醫(yī)生,又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由于他堅定地反對葡萄牙統(tǒng)治,在國外廣泛受到贊譽。但是,安人運本身則是一個爛攤子,窮于應付內部權力斗爭和意見紛爭,主要靠著蘇聯集團支持才得以茍延殘喘。
帝國的寧靜突然間被打破。1961 年,完全出乎葡萄牙當局意料之外,安哥拉北部爆發(fā)了突如其來的暴動。3 月中旬,成群結隊的非洲無業(yè)游民拿著砍刀、土制步槍及其他原始簡陋的武器,襲擊了零星散落的歐洲人村落和種植園,殺害了數百名白人,包括婦女和兒童,并大肆屠殺外來務工的非洲裔工人。大約有50 處行政機關和居民區(qū)遭到洗劫。葡萄牙人花了六個月時間才控制住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