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名記”(1)

隨遇而安 作者:孟非


我從北京回來后沒多久,就進了我在江蘇臺的第一個正經欄目,新創(chuàng)辦的深度報道類新聞欄目—《都市傳真》,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新聞生涯。

1.文筆得到公認

從《奔向亞特蘭大》組回到臺里,我進了江蘇臺二套《都市傳真》欄目,在這個新聞專題欄目組,拍攝、編輯、寫稿、配音,我都自己來,一個月忙下來工資有一千七八,比起當年干臨時工饑一頓飽一頓的狀態(tài),簡直好到天上了。更重要的是,我到了該欄目后不久,從臨時工轉正成了記者,從此結束了在江蘇臺低人一等的生活。當上了體面的記者之后,我整個人都精神多了,社會責任感空前高漲,陸續(xù)做了一些相當有影響的報道。一下子,我就找到了一種做名記的感覺。

那時,凡是有重大題材,主任幾乎都點我去做。一九九六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閉幕當天,臺里要推出一個三十分鐘的回顧本屆奧運會的新聞綜述。當時我們是一個社會新聞欄目,不是體育欄目,領導把這個活兒交給我的時候離閉幕已經沒有幾天了。

一分鐘片子的解說詞是二百二十至二百五十個字,三十分鐘的片子差不多要寫七千多字的稿子。當時中美關系正處于低潮期,亞特蘭大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接待規(guī)格都降低了,根據(jù)上面“要找美國的毛病”的要求,我瘋了一樣地找資料,把奧林匹克公園爆炸、交通混亂、比賽延時、裁判誤判等屬于“《新聞聯(lián)播》后十分鐘”的內容都翻了出來。接下來,就是甩開膀子寫解說詞了。我還記得,那天晚上知道要大干一場,寫之前我喝了點兒小酒,小睡了一覺,晚上十二點多起來,一直寫到快天亮。寫到最后一段的時候,我簡直文思泉涌,就嫌手沒有腦子快了,而且越寫越覺得牛逼,自己都被自己的文字感動了。最后,我一氣呵成寫了二十多頁。寫完之后,取名為“召喚英雄”—亞特蘭大奧運會會歌的名字。

到了奧運會閉幕當天,我的這部專題片如期推出。直到今天,我都記得那段氣勢磅礴的結尾,從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古希臘開始,綜述本屆奧運會的得失,最后講到人類的光榮與夢想,結尾配上高亢華麗的主題歌《召喚英雄》,我和我的同事,包括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麻木不仁的審片領導都看得相當激動—事實上,那段片子無論什么時候看,我都會激動得起一身雞皮疙瘩。

七八年之后,有一次我們一幫歲數(shù)、經歷都差不多的同事一起喝酒,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有人就說起了《召喚英雄》,說這部片子在編輯部被很多人拿出來放過,特別是最后那段,他們中竟然還有人記得其中的解說詞。對于這部片子,臺領導也很滿意。有領導評價我說:“孟非的片子電視手法很一般,但稿子寫得還行。”這個評價還是比較實事求是的,也符合我的自我評價。依靠技術的事情我?guī)缀醵疾恍小?/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