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就是勞動人民(2)

隨遇而安 作者:孟非


除了卸紙,卸石棉網(wǎng)的事情我也記得很清楚。流程和卸紙一樣,但是因為運石棉網(wǎng)的卡車太寬太長,開不到車間門口,我們就要從坡下面的廠門口把一大包一大包的石棉網(wǎng)背到車間去。和紙筒相比,石棉網(wǎng)的分量輕得多,但也有好幾十斤,而且體積很大。運貨的人在車上,把石棉網(wǎng)一包一包往下推,我們就在車下面彎著腰用背接著,然后背著石棉網(wǎng)去車間。因為石棉網(wǎng)的體積大,我們必須把腰彎得很低,手才能比較省力,否則托不住。

其實,背石棉網(wǎng)遠沒有卸紙那么累,但它卻讓我對體力勞動有了一個深刻的體驗,這種體驗是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背石棉網(wǎng)的時候,工人們身體呈現(xiàn)出的姿態(tài)給了我強烈的刺激。那種身體的姿態(tài)讓我想起了《東方紅》里在舊社會上海灘的碼頭上,從帝國主義資本家的船上卸貨的勞工。我們干的活兒是一樣的,連身體的姿態(tài)都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我們邊上沒有人拿著鞭子抽我們。想到這里,作為主人翁的自豪感浮上了心頭。

2.淳樸的勞動人民

在印刷廠我體會到了很多東西,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勞動人民淳樸的友愛。

每周印報紙從周二晚上開始,一直到周四早晨,機器是不停的。中間的五六頓飯就都得在車間里吃。我們印刷車間的工人分成兩組,一組六七個人。到了吃飯的時候,每組一次最多只能有兩人停下來,另外的人先頂著,等這兩人吃完了,再換其他人吃。每次飯送到的時候,其實大家都已經(jīng)饑腸轆轆了,但每次廠長喊“飯來了,吃飯了”的時候都沒人動,都讓別人先吃。兩個組都有一個光榮的傳統(tǒng)—組長最后吃,讓像我這樣的年輕人先吃。每次大伙兒都不動,都讓別人先吃的時候,我總能感受到那種工友之間最淳樸的互相關心。

我對吃一直不挑剔,盡管如此,我還是覺得廠里的飯實在太難吃了,基本上就是民工的伙食標準,就別談什么口味好壞了,關鍵是菜的分量少得可憐。每次都是一小撮菜,一大盒飯,飯又硬得像喂雞的粳米,難以下咽。很多工友都是就著幾口菜吃幾口飯,菜沒了飯也就不吃了,而我每次都能就著那少得可憐的一點兒菜把最后一口飯吃完。

干了八小時后,兩個組的同事也是謙讓著輪流去睡兩小時。每次到點休息的時候,我從車間出來,在去往宿舍的那一兩百米路上,都像夢游一樣。耳朵里滿是機器的轟鳴,眼睛半睜半閉,累得誰都不愿意說一句話。到了宿舍,把外邊墨跡斑斑的工作服一脫,頭一挨著枕頭,一秒鐘就打呼嚕了。

兩個鐘頭實在太短了。你想想,大冬天的,睡到夜里三四點的時候,有人拿腳踢你說“哎哎哎,起來了”,你是不是很想殺人?都是年輕人,誰不想睡到中午才起床。但在上夜班印報紙的時候,只要有人來喊,所有人都是一秒鐘都不耽誤立刻起來,我從來沒有聽一個人說過一次“讓我再睡兩分鐘”之類的話。隨后,我們起床閉著眼睛穿上工作服,半夢半醒地回車間繼續(xù)干活兒。

之所以那樣自覺,是因為每個人都明白,你多睡兩分鐘,別人就要少睡兩分鐘。就這么簡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