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節(jié):滴血的永樂朝(2)

明朝四季 作者:趙柏田


解縉接著說,沒有人敢批評皇帝這些錯誤統(tǒng)治的方式,因為大家都怕皇帝會勃然大怒,“誰肯舍父母,捐妻子,批龍鱗,以犯天怒者哉!”

解縉后來還獻了一個《太平十策》提出自己的治國主張,但皇帝有他自己的打算,對這些陳情全都置之不理。解縉的批評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當時人士對洪武之治的看法,但他的運氣比茹太素他們要好得多,可能是因為他的年輕,也可能是皇帝真的欣賞他的才情,他這一“批龍鱗”的冒失之舉并沒有給他惹來殺身之禍,據說皇帝拿到這奏章后還贊揚解縉確有治國安邦之才(“書奏,帝稱其才”)。甚至連李善長死后他以王國用的名義上疏辯冤的事,皇帝也沒有追究?;实圻@不是第一次偏袒他,以前兵部尚書沈溍曾打小報告,說解縉到兵部辦事時,無中生有指責兵部僚屬玩忽職守,且態(tài)度倨傲,言語沖撞,皇帝這樣回護說,他呀,就是這么一個散漫的人,沒什么好跟他計較的。只把解縉貶為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了事。

后來,解縉的父親解開入京進覲,皇帝讓他把兒子領回家去再好好調教,皇帝對他父親這樣說:“大器晚成,若以而子歸,益令進學,后十年來,大用未晚也?!薄按笥梦赐怼?,朱元璋可能是真的想為他的子孫留下幾個可用之材。

到了永樂朝,解縉的時代才真正到來。

削藩啟禍

永樂皇帝朱棣一直堅持認為,他的皇位是繼承自太祖高皇帝,而不是從他的侄兒建文帝那里篡奪過來的。

最初的皇位繼承人是朱元璋的長子朱標。朱元璋對他曾寄予厚望,在他二十三歲時就命他“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為將來接位作準備。1392年5月,太子朱標病死,說起來還是上一年巡視關陜軍務疲乏過度落下的病,朱元璋悲傷莫名,無奈之下不得不立朱標十六歲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一開始,朱元璋對這個孫子并不是太喜歡,因為他的生相有些怪異,額顱生得稍稍有些偏,朱元璋常常撫著他的腦門,悻悻地說,真是個半邊兒月。但朱標的長子早夭,以倫序,他也只能立這個次子了。后來看這個孫子很愛讀書,人也聰穎,也就稍稍心安了些。

但把大明的江山完全交付給這個孫子他還是不放心?;侍珜O年輕,缺乏歷練,到時能不能控制局面還真是個問題。于是一邊誅殺功臣勛舊,一邊抓緊制定《皇明祖訓》、《永鑒錄》,以約束藩王和大臣,并再三聲明,這些定制后世不得更改。據說朱元璋還動過易儲的念頭,廢黜皇孫另立燕王為儲,因大臣勸阻才作罷。建文一朝歷史日后被篡改太多,也不知此說真假。

朱元璋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奏效了,但手握重兵,世襲鎮(zhèn)守邊關的藩王的勢力已經坐大,大有和中央分庭抗禮之勢,這一點,就連小孩子家朱允炆都看出來了?!妒犯`》記載了祖孫倆的一場對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