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中土英雄
冉魏雖然建立,所控制的地區(qū)只有首都鄴城一座孤城,四面全是敵人,南面石衹近在襄國,段氏鮮卑段勒在黎陽;北面石琨在冀州,姚弋仲率羌人據(jù)守灄頭;東面滏口的張沈;西面陳留的段龕。清一色的后趙的軍隊,一個個據(jù)點把鄴城圍個鐵桶相仿。
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漢胡民族沖突達到頂峰,冉閔的漢軍與諸胡族展開數(shù)次大決戰(zhàn),"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zhàn)"。每次征戰(zhàn),冉閔必定身先士卒大振神威。
冀州石琨搶先發(fā)難,在冉閔未稱帝之前便帶著七萬大軍向鄴城進發(fā),冉閔僅率騎兵一千在鄴北沖擊石琨的大軍,冉閔手持雙刃矛,馳騎沖鋒,所向披靡,斬首三千級,石琨等大敗而逃。
冉閔稱帝后,石祗馬上在襄國繼后趙皇帝位,獲得六夷擁護。同年四月,派石琨率十萬大軍再次征討冉閔,張駕度、段勤、劉國、靳豚等各地將領也組成聯(lián)軍向鄴城挺進。
此時的鄴城發(fā)生一次動亂,冉閔殺害了與他一同起事的李農(nóng),看起來,一山真的難容二虎,李農(nóng)的勢力太大已經(jīng)威脅到冉閔的帝位。內(nèi)亂過后,魏國的實力受到削弱,冉閔只得派遣使者出使江東向東晉朝廷求援,他并未以一個臣子的身份,而是以一名君主的身份求援,且語氣強硬,"逆胡亂中原,今已誅之;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東晉自以正朔自居,那里看得起一個妄稱天子的兩姓家奴,要我救你,我呸!沒扁你就算不錯!
東晉朝廷救援冉閔不可能,趁亂奪取中原早已安排上議事日程,褚裒北伐失敗后,朝廷任命殷浩為中軍將軍接任揚州刺史,假節(jié)和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諸軍事。任命投降的苻洪為氐王、使持節(jié)、征北大將軍、都督黃河以北諸軍事、冀州刺史、廣川郡公。任命苻洪的兒子苻健為假節(jié)、右將軍、監(jiān)黃河以北征討前鋒諸軍事、襄國公。企圖依靠氐人的力量收復中原。苻洪的部將麻秋毒死苻洪,麻秋為苻健所殺,苻健打著晉朝的旗號殺入關中建立前秦帝國。
冉閔得不到東晉的支援孤軍奮戰(zhàn),中原地區(qū)的戰(zhàn)局向有利于后趙一面發(fā)展,偏偏石琨太不爭氣,先前丟了七萬大軍,這一次在邯鄲又被冉閔的大將王泰打個落花流水,傷亡一萬余人,被迫撤軍。勝利的天平又倒向了冉魏,公元350年八月,冉閔親提大軍在蒼亭(山東陽谷東北)擊敗后趙各地的聯(lián)軍,斬殺二萬八千人,一路追擊,追到陰安(河南清豐縣)聯(lián)軍全部投降。至此冉魏軍力強大,士兵三十余萬,旌旗、戰(zhàn)鼓綿延一百余里,"雖石氏之盛,無以過也。"
曾在西晉任散騎常侍的隱士辛謐給冉閔上書說"物極則反,致至則危。"勸他功成身退歸身晉朝,并且絕食而死以示真誠。人在春風得意的時候往往看不到潛伏的危險,風頭正勁的冉閔如何肯聽,對此嗤之以鼻,不加理睬,對殘余的后趙襄國政權發(fā)起了戰(zhàn)略大反擊。十一月,冉閔率步騎十萬進攻襄國,石祗率羯胡將士固守。為分化敵人的斗志,冉閔讓兒子冉胤做大單于帶領新近投降的一千胡兵。大臣韋謏勸他說,"胡、羯皆我之仇敵,今來歸附,茍存性命耳;萬一為變,悔之何及。請誅屏降胡,去單于之號,以防微杜漸。"冉閔勃然大怒,將韋謏父子殺死。人在逆境往往能夠勤于思考,在順境時想問題卻太簡單,冉閔也不想想,你靠殺胡起家,一雙手沾滿胡人的鮮血,僅靠施得恩惠就能讓胡人降服嗎?